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晚清君主立宪思想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君主立宪思想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运动时期早期改良派的"君民共主"主张.但是,这种"君民共主"缺乏近代立宪国家的基本特征,只是君主立宪思想在近代的最初发端而已.戊戌维新时期,君主立宪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初步具备了资产阶级宪政国家的基本内涵.20世纪初崛起的立宪派提出了"国民立宪"的主张,从而把晚清君主立宪思想由二元君主立宪制推进到了最高形态--议会君主立宪制,中国的民主政治也迈出了由封建专制走向民主的第一步.晚清君主立宪思想的递进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处在内忧外患局势下知识分子的心态变化历程.无论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在变封建专制为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基本点上,两者是一致的、同质的,这正是我们应该肯定君主立宪思想起了积极作用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32.
中国立宪主义的起点——对清末君主立宪主义的一个省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的君主立宪运动 ,虽然被辛亥革命所切断 ,但它既是中国君主立宪主义的终点 ,也是中国整个立宪主义的起点。这场运动 ,其实可分析出“自上而下的立宪运动”和“自下而上的立宪运动”两条线索 ,其背后所依据的是两种颇不相同的立宪理论 ,但在民族危亡的严峻情势之下 ,在政治文化的传统语境之中 ,二者之间却有着一种共同的逻辑 ,而这其实又在迄今为止我国立宪主义的全部展开过程中 ,投下了深长的暗影。  相似文献   
33.
梁启超在清末中国宪政道路的探索上历经艰辛,从主张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以及开明专制又回归到君主立宪.此间,他又对君主立宪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的一些具体、独到的主张和见解.有力地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34.
在戊戌变法之前,康有为的政治主张自"君民共主"转变为"君主立宪",其所持的"孔子制宪说"可为此转变提供解释。康有为的"孔子制宪说"源于其突破传统公羊学后形成的新的"孔子改制说",强调了孔子立制的根本性法规范地位。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在于其为实现"君民共主"主张,于1895年提出的"议郎制"改革设想受挫。面对挫折,康有为继续坚持其"议郎制"的立论基础——"孔子改制"思想,又复受近代宪法理念激发,最终融铸传统"宪法"思想和"孔子改制"思想形成"孔子制宪说",以强化孔子的政治权威地位,突出孔子立法对君主的规范作用。"孔子制宪说"建立起了"君民共主制"与"君主立宪制"间的逻辑联系。"君主立宪"思想经康有为提出后在清末广为传播,成为清末政治改革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35.
泰式宪政自1932年到目前已近八十年,期间经历了宪政萌芽时期、宪法反复时期、半宪政时期和准宪政时期;泰式宪政具有独有的宪政周期、特殊的君主立宪、频繁的军人干政等特色;泰式宪政是由主从等级观念延续、宗教统治功能倾向与立宪工具主义影响等要素共同造就的。  相似文献   
36.
宪政运动是欧美各国政治现代化的主题之一,法国近代宪政运动与英美等国大异其趣,它循着激进、暴力模式发展演变,历经近百年震荡而渐趋稳定与成熟,法国政治现代化的晚成,与近代法国宪政运动“源于理论,成于实践”的内在特征不无联系。理论的先导性导致宪法的超前性,进而造成近代法国宪法的不稳定性和非连续性。  相似文献   
37.
民主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在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十分艰难,不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维新变法力图用改良方法使当朝统治者接受西式民主,把中国纳入君主立宪的政治轨道,但受到以慈禧为代表的旧势力的镇压,维新运动如昙花一现归于失败。继之而起的辛亥革命力图用更加激进的手段打击旧势力,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但民主共和的真正实现依然遥遥无期。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  相似文献   
38.
杨度为实现其君主立宪政治主张,寄希望于袁世凯,视“洪宪帝制”为契机,向袁世凯进献《君宪救国论》,为其登基称帝提供理论依据和舆论准备,从而加速了帝制实施的进程。《君宪救国论》集中反映了杨度在“洪宪帝制”时期极其矛盾的思想,也突出体现了其帝王之学与君宪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此消彼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9.
湖北咨议局是试图推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下的一个省级地方议会的预备机构,却在资产阶级宪政请愿运动中一再受挫,由绝望颜色转向革命,在武昌首义中推波助澜。湖北咨议局立场的转变对于武昌首义成果的巩固与扩大乃至对于辛亥革命在全国的深入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组织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0.
皇族伤国     
马勇 《领导文萃》2012,(1):90-94
历史的发展虽然说不上遗憾不遗憾,但中国缺少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这个中间环节,直接由君主专制过渡到民主共和,实际给后世中国预留了许多麻烦。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君主立宪到关键时刻无法实现,顷刻破灭呢?说起来就是那个庞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