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27篇
管理学   6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9篇
丛书文集   174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19篇
社会学   5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王恩来 《理论界》2008,(3):160-161
上文《君子和而不同》发表后,一位朋友对我说: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命题确实很深邃,但他提出的对君主要"勿欺也,而犯之"的意见,却有些害人害己,不如改为"勿欺也,勿犯之"。尽管我没有认同朋友的意见,却引起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2.
刘德林 《领导科学》2020,(10):122-124
新时代领导干部重塑君子人格,涵养君子风范,是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需要。新时代领导干部提升君子风范须从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戒色、戒斗、戒得,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仁者不优、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等方面努力,由表及里,由低到高,不断提高新时代君子风范的时代境界。  相似文献   
133.
134.
王凌皓吴希刘静茹孔子理想人格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君子人格,其义理根据是仁与礼;本文从天人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物我关系等几个方面探析君子人格的基本特征。孔子所强调的理想人格已深藏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成为整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有着恒久的生命力。和谐社会人格构建不能逾越孔子的理想人格理论,这里包藏着有待深入的深刻人文精神和丰厚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5.
对君子人格的推崇是儒家传统思想的基本精神。春秋时期,孔子重新定义了君子的内涵,提倡"君子儒"而反对"小人儒",注重君子人格理念与儒家实践理性的有机融合,强调树立人格理想引导世道人心。当代为重建人文精神,移风易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动人类文明共同体建设,迫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明晰儒家君子人格的重要性与关键性,凸显"躬行"的实践特征和现实价值;重新解读和审识君子人格的多重性,赋予个体传承君子人格的责任意识;弘扬"三达德"君子之道的行为规范,塑造以君子人格为理想人格的现实榜样,彰显我们重建礼仪之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6.
姜涛 《理论界》2020,(7):75-82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不断进步、信息空前发达、观点碰撞、价值多元,作为社会教化和文明传承承担者的新闻从业者群体人格面临重大危机和挑战。先秦儒家思想及其孕育而成的"君子"之理想人格范型,对当代新闻从业者人格的形成和伦理精神的培育有着重要的启迪意味,其所包含的人本思想、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等内容符合当代新闻传播的价值追求,是新闻从业者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基础,理应为新时期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7.
138.
139.
新世纪以来,中国乡土小说中乡贤形象的塑造作为一种批判性建构,呈现出与以往不尽相同的叙事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对乡贤人物现代化转型的不彻底性、经济因素对于乡贤的双向作用、乡贤人物“出走与返乡”“异化与重生”过程描述等一系列叙事安排上.乡贤形象批判性建构的目的并非是对乡贤人物的否定和对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悲观,而是被赋予了乡村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0.
《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是对孔子一生成就的总结,蕴含孔子对其人生际遇、心路历程和人生理想的感受和反思。笔者认为此章应该这样解释:开办学校,在一定时候讲习,不也令人高兴吗?学生们从很远的地方都能来(接受教育),不也是快乐的事吗?居高位者不赏识我,我不怨恨,(我因此转而从事教育事业)不也是君子所为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