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8篇 |
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0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9篇 |
人才学 | 19篇 |
丛书文集 | 177篇 |
理论方法论 | 20篇 |
综合类 | 320篇 |
社会学 | 60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牛年伊始,一位有着孺子牛精神的真君子、大贤者、大学者走了。曹聪孙先生离开他的斗室、离开他钟爱的学术事业、离开我们一年了。遗体告别简单得无以复加,没有组织,没有司仪,没有悼词,没有通知好多想来告别的友好,这与曹公的成就、为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时光的流逝没有冲淡记忆,那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我们有的是涌出的模糊了视线的眼泪、 相似文献
622.
周易哲学思想中对于历史的认识,体现了中国先民特有的历史哲学观。作为儒家思想渊源的周易,其价值取向也有诉求德行之特质。周易历史哲学体系中的君子观,将君子视为历史主体的同时,也将先民对历史发展的愿景,融入到历史之变中。 相似文献
623.
李长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110-116
对于孔子所言的“君子不器”,后人大致有两种解读。一种观点基于“专”与“通”这一对范畴,认为“君子不器”意味着君子不局限于一才一艺,而要博学多能;另一种观点基于“道”与“器”这一对范畴,认为“君子不器”意味着君子要不拘泥于“器”,而要以“道”统摄“器”。前一种观点用“器”去解释“不器”,使得“君子”与“小人”的界限丧失;后一种观点突显了君子的超越性和独立性,合乎孔子对君子志于大道的界说。“君子不器”蕴含着“学者”追求成为君子的次序。这一次序展现着“道”与“器”的辩证法:从“本体论”的角度而言,行道在先,学艺在后;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艺在先,行道在后。现代教育是专业教育,在对培养学生对“大道”的把握上较为薄弱,从而导致种种问题。“君子不器”中的教育思想提醒我们要从“道”出发,以“道”为目标,培养“向道”的君子。 相似文献
624.
本文基于中国的历史经验和儒家理念,重新思考公共生活与公民概念。在西方,无论在历史中还是在理论中,公共生活的基本载体都是城邦,这是一个点状的政治共同体。不过,至少从尧舜开始,自觉的中国就呈现为超大规模的文明与政治共同体,由此也决定了中国的公共生活形态和公民身份与西方不同:中国存在着多中心、多层级的公共生活单元;所有人在不同层级上参与公共生活,多少都具有公民性;作为积极公民的古典君子或者儒家士君子的公民身份是多层次和可扩展的,是真正的国家公民。这一中国经验提醒我们,应该超越基于西方经验形成的关于公共生活和公民的地方性概念和理论,发展更为普遍的共同体、公共生活和公民理论。 相似文献
625.
王世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4):85-89
孟子推崇孔子,其核心思想也正是“仁”,并且通过“良知”“良能”赋予其先验性质。孟子从先验的立场把仁归结为人心的本质,但是从经验事实出发的论证方法,使其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这个矛盾最终依托君子以心养心的人格品质,完成先验仁义观的自我构建。 相似文献
626.
邹福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2):29-38
西周初形成的天命观以君权神授、以德配天为核心内涵,解决的是政权合法性问题。在这一历史语境中,凤凰被形塑为传达天命的使者,代表天临鉴人间君王之“德”,并成为“明王”的预示。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凤凰的知识和信仰被转换、改造,用以建构和形塑理想士人人格。孔子将“知天命”作为君子人格的本质,将“德”由政治面向的君王的德行转换为人性面向的士人的德性,将天命转换为理想士人人格合理性的来源,同时将凤凰出现与否和君子的穷通联系起来,将其形塑为君子人格的表征。凤凰的形态与仁、义等德目的对应关系随后也被系统地建立起来。屈原虽不言天命,但关于政权合法性的思考没有超越周初的天命观,而且,他极其关注士人的人格,张扬凤凰被放逐、被囚禁以及与众鸟的对立和错位,将其形塑为洁身自好、取义成仁的骚人人格的表征,透露出士不遇的焦虑,这得到了宋玉的发扬。汉代士人则基于时势的体验,主张“知命”、“委命”,建构适应大一统的新君子人格,潜藏着吁求君德和消解士不遇焦虑的文化动机;基于环境判断或远翔或降临的凤凰被形塑为审时度势以选择进退的新君子人格的表征。凤凰虽被不断形塑为不同内涵的理想士人人格,但都潜藏着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不遇焦虑的... 相似文献
627.
荀子在论述其修身学说的实践过程中,讲得最多的是士、君子、圣人这个系列,但他专门论述道德修养时,基本上是以君子这个层次为德性追求的境界。君子理想人格要内发于仁义之心,外合于礼义之情,是动机与效果、目的和手段、内圣和外王的和谐统一,如此,才能达到真正的理想人格境界。荀子以中道之行来化解矛盾的道德努力,既坚守了礼仪之道,又注意激发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使向善的道德理性在面对自然目的的诱导时,能保持个人人格的独立心态。 相似文献
628.
我于2010年10月在广州第一次参加高级统计实务的考试,并以130分(总分150)的优异成绩取得了成绩合格证(证书编号为104400075)成为这一年广东省75名合格者中的一员。我长期从事会计工作,平时很少接触统计知识,从报名到考试只有短短的4个月时间,又在边工作边复习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再者这种考试没有指定教材,涉及的内容广,综合性强,复习中难以做到有的放矢,试题难度大、题量多,着重考查考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一定 相似文献
630.
荀子就君子的内涵、构成、形态、特点、表征、地位、准则、境界、情感、工夫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提出了“君子之学”和“君子之道”这两个核心理念,使之贯穿始终。就君子的本质规定而言,荀子言传的“君子”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即作为多才广识的君子(才)、作为地位显贵的君子(“位”)和作为道德高尚的君子(“德”)。就君子的道德品性而言,荀子主要强调君子从公、君子贵当、君子爱人、君子中庸和君子致诚五种意蕴。就君子的价值追求而言,荀子更为彰显君子以“善”为标志符号的道德价值追求,极力倡导君子尚道、积善和必辩。就君子的地位作用而言,荀子大致从君子治百事、君子理天地两个层面加以阐释。就君子的自我修养而言,荀子着力阐发了君子的为学和修身两种修养之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