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23篇
丛书文集   321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601篇
社会学   78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左传》是研究春秋史的重要典籍,是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左传》不仅具有史学价值,还有文学价值;不仅对当时社会,亦对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君子曰”论赞就对为后世史学论赞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对《左传》“君子曰”的摘录、梳理、分析从“谁之论”、“如何论”、“论什么”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42.
雅与俗这一对美学范畴是五四时期中国诗歌新旧论争的一个重要议题。新旧诗人围绕诗歌的风格取向、诗人的写作姿态以及读者的接受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抗辩。当新诗人群体以平民代言人的姿态,高举以白话代替文言、以自由体代替格律体的大旗,对中国诗歌的崇雅传统进行批判和解构时,旧诗人群体则以抗辩的立场不断对其进行反拨和纠偏。与此同时,新诗人群体内部也在不断调适和修正自身的新诗立场与写作姿态。五四时期新旧诗人围绕中国诗歌的雅俗问题进行的论争,不仅成为中国新诗品格建构与重构的动力之源,同时也推进了旧体诗词的现代转型,为当下中国诗歌创作在新旧雅俗之间寻求艺术平衡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3.
正玉,石之美者。和田玉,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国人藏玉不仅仅是投资,从二三亿年前玉石形成直至被发现,玉石的坚韧润泽被赋予了独特的民族内涵和帝王文化的色彩,它外柔内刚、含蓄而不张扬,故孔子云: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由于和田玉储藏量有限,收藏爱好者趋之若鹜,所以近年来在市场上流通的和田玉精品越来越少,价格也一路上涨。近年来拍卖的材质、工艺俱佳的玉雕作品更是近乎天价,和田玉为什么那么贵?  相似文献   
44.
12世纪的朱熹和18世纪的戴震,是中华儒学历史长河中的两位大儒,都有丰富而突出的民本思想和表现.由于其所处地位不同,所处时代不同,民本的表现也有很大的不同,探析这种不同,可以加深人们对其历史地位的理解.  相似文献   
45.
关于“言意之辩”,自先秦时期就已经分为两种观点:“言尽意”与“言不尽意”。庄子主张“言不尽意”。认为“言”只是会“意”的工具;他通过“得意忘言”的方式解决了“言”与“意”之间存在的矛盾。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对中国传统美学影响颇为深远,开启了传统美学对意境美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形成,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又受到“崇尚个性自由,追求个人主义”的浮躁气氛的社会大潮的影响。面对着这些不断发展的充满好奇、敏感、浮躁、任性的个体(大多是独生子女并且是在“哄、捧、爱”中度过自己的童年、少年时期的),我们德育工作者如果还是单纯地依靠一张嘴来打天下,  相似文献   
47.
由佛教传播引起的形神之辩至刘宋时期向纵深发展。以慧琳、何承天为代表,神灭派析取先秦道家"道"本原论、气一元论思想,但虽然认为神也是气,而以形神为二,不能有效反驳形粗神妙观点。以宗炳、郑鲜之为代表,神不灭派以佛教神不灭论为基础,重点借用、改造先秦道家思想,发挥老庄等重神轻形思想来说明形神为异、形粗神妙。同时,神不灭派以先秦道家的本体论、本原论为范本,努力提高神的地位,使之逐步抽象化。双方的辩论提高了佛教本体论水平,也加快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8.
基于泛伦理主义,儒家所构想的君子呈现出伦理性特质,这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一是君子本质凸显伦理理性。儒家赋予君子更多优秀道德品质内涵,使之由侧重于表示身份、地位的称谓转化成为侧重于道德理想人格范式的称谓,并具有德性伦理与德行伦理的二重意蕴。二是君子致力于追求道德价值。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体现了对人类道德价值的共同愿望,不仅展现了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人生态度和厚德载物的博大宽容道德情怀,还彰显了重道与积德的道德至上精神品格。三是君子讲究道德理想。在儒家看来,一个有德有位的君子为人处世、治国理政要坚持善政以使民众向善、为善,要通过自己的道德示范作用对"有道社会"和"善治社会"进行建构。四是君子注重自我道德修养。儒家要求君子注重个人的自我道德修为,注重好学、修身、重行和改过,以此提高道德品质与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49.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书法,其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不容忽视的,不论是书法的欣赏者还是创作者,都不可孤立地看待书法艺术之美。在新时代背景下,汉字的书写工具有了巨大改变,但汉字本身所富有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减少,所以汉字书写的艺术是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正楷,其与中庸文化有着形与神、体与气般的紧密联系。汉字书写应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发现并丰富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0.
《孟子·尽心章句下》以简约的语言叙述了这样一个历史故事: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盆成括见杀,门人问:‘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这个两千多年前的故事带给我们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