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考察《左传》中"勿"与"毋"两个否定词的语法功能和表义功能,我们发现:传统的"勿=毋 之"的公式是不成立的,"勿"是一个经常用于后续句中并且主要对及物动词本身进行否定的副词;在此基础上,考察"无"和"毋"的关系,我们又发现:并非所有的"无"都通"毋",只是作为副词使用的"无"与"毋"相通。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从语义学、语用学及语法学的角度讨论了否定句中否定范围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否定句中否定词和数量代词(或频率副词)的相对影响范围大小的问题。在否定句中,当数量代词(或频率副词)出现在否定词的左边时,其对句义的影响范围比否定词的影响范围大;反之,当否定词出现在数量代词(或频率副词)的左边时,其对句义的影响范围比数量代词(或频率副词)的影响范围大。  相似文献   
53.
在晚唐五代时期的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疑问句"S1?S2Neg?".这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群,其句末的否定词并未虚化为语气词.这一特殊的疑问句群产生的动因是强化的语用需要,生成的机制是选择问句或选择关系的疑问句群与正反问句的糅合.糅合现象不仅存在于单句层面,而且还扩展到了复句层面甚至句群层面,这种"糅合说"对于"S1?S2Neg?"这一特殊的疑问句群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4.
湖南永州方言中的否定词和否定表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州方言有“很”、“不”、“莫”、“没”、“没得”五个否定词,它们在词性、句法分布及语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由它们构成的否定句式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同有异,而且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和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对三篇语料的统计分析后发现,英汉互译在涉及反译问题时可能出现的趋势为:汉语偏重于否定表达,英语偏重于肯定表达.通过分析,发现其潜在的原因可能有三个:汉语可以表示否定意义的词汇匮乏和英语可以表示否定意义的非否定词汇富足;追求风格一致的需要;以及英语的求静性与汉语的求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莫”由否定副词发展成为测度副词。许多语言中的事实都表明:否定性语素在语音上缺乏独立性.常需要其他词汇性成分的支持。因此,从整个否定词系统来看,“莫”发展为测度副词应是语言发展中个体特殊性的体现。“莫不”、“莫不是”与“莫非‘的形成过程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7.
次协调逻辑及其带来的逻辑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娜  郝旭东 《学术论坛》2005,(10):18-21
次协调逻辑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卓有成效。它可以在系统中容忍不平庸的矛盾,同时又限制这种矛盾使之不会在系统中扩散,从而使得“矛盾可以推出一切”的后果不会在系统内发生。这个目标是依靠弱化否定词的经典含义和削弱矛盾律的作用,从而限制斯哥特规则的作用范围来实现的。文章试图在阐明次协调逻辑基本机制的基础上,将次协调逻辑放在与非经典逻辑、逻辑真理观以及哲学辩证法相联系的层面上,对由此而带来的逻辑哲学问题作进一步的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