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40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620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剖析了"上帝创造说",扬弃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创造说",提出"自由自觉活动"的自我创造说,从而出现三种创造说."上帝创造说"和"绝对精神创造说"一脉相承,实质是神创论的不同形式.但是,绝对精神创造说包含着许多积极合理因素,在对这些合理因素的批判改造中,马克思对人的创造性作了较为客观的解说.马克思的自我创造说,是在批判改造费尔巴哈感性原则和黑格尔创造原则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2.
论审美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否定主义理论出发,从人类特有的批判与创造相统一的"本体性否定"活动出发,对符号与美的符号的区别,艺术符号与美的符号的区别,美的符号与自然符号的区别,以及审美符号的多样性等问题,进行了自己的阐释.本文认为卡西尔没有清晰阐明符号与美的符号的区别,苏珊@朗格没有清晰阐明艺术符号与美的符号的区别,是造成美学符号学、文艺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常常被混淆的原因.  相似文献   
53.
在传统逻辑中,否定命题和负命题有其相似之处:语句表达上都带有否定词,命题内容即命题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上,或是对事物情况具有的性质的否定,或是对事物情况存在的否定。如何辨析否定命题与负命题的逻辑特征,无疑对正确掌握这两种命题形式及推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4.
汉语的否定形式可采用否定命题减去绝对命题的方式求出,由此得出汉语有两种否定形式:一是否定性词语,这是以词汇手段构成的一般意义上的否定形式;二是反问语气,这是以语法手段构成的特殊意义上的否定形式。据此推定汉语有两种类型的否定句式:一是一般的双重否定句式,这是连用两个否定性词语造成的;二是特殊的双重否定句式;这是由一个否定性词语和一个反语语气连用造成的。双重否定有表达肯定、强化语气等功能。  相似文献   
55.
沈璐 《现代交际》2010,(2):54-54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句子形式上是否定句,却表达肯定的意义;而有些句子形式上是肯定句,却表达否定的意义,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这涉及到英文的语用习惯、修辞方式等内容,我们要想弄清楚这些句子的真正意义,不至于误解,就必须了解、熟悉并掌握这些表意的手段。文章通过一些例句和修辞手法来分析解读英语中言不由衷的现象。  相似文献   
56.
张英哲 《职业》2011,(27):110-110
数学之美,美在严谨;文学之美,美在人情;历史之美,美在真实,物理之美,美在科学。会计也是美的,会计学理论体系有它自身的哲学与逻辑之美。 一、会计学的"否定否定之美"会计学最基本理论之—是"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规定:资产增加记借方,资产减少记贷方;  相似文献   
57.
“英语属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而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Analytic language)”,因此二种语言的表达“否定”这种最基本的逻辑概念上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8.
唐代诗人在认同接受嵇康名士风流的同时,否定的声音也未停止过。他们对嵇康的否定涉及到他的"养生"、"慵懒"、"饮酒",以及他的思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诸方面。对嵇康的否定折射出的是唐代诗人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59.
这里说的“两岸”,可不是中国大陆与台湾省之间的问题,而是人生的此岸、彼岸问题。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眼前的、可感知的此岸世界,一个是理想的、未来的、难触摸的彼岸世界。此岸世界充满诱惑,任何人都不好拒绝,彼岸世界难以企及,却也教人无法放弃。于是,便有了此岸与彼岸两个世界的探索与追求,有了自己跟自己对话与搏斗的历程,有了自我否定否定的心路。  相似文献   
60.
武侠想像是对现代性焦虑作出的反应。随着现代性的发生,传统社会的解体,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和身份认同危机,一部分人通过文学之侠的想像,来回应现代性和寻找身份认同。在现代性条件下,金庸武侠小说通过对侠的现代阐释和想像,使自身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呈现出并不寻常的意义:金庸武侠小说由对江湖世界的美化转向对江湖黑暗的批判,表现出现代知识分子社会认同的解构;由对民族大义的歌颂转向对民族主义的破除,表现出对现代政治认同的超越;由对武林义气的肯定转向否定,批判江湖文化,表现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超越。金庸的现代武侠小说最终完成了对传统社会认同(江湖世界)、国家(民族主义)、文化(武林义气)的超越和解构。金庸小说的侠之想像是现代性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以虚构的方式解决身份认同危机,追寻自我认同的一种文化形式,在更深的层次上,它是一种对抗“存在被遗忘”的拯救性力量,一种想像性的自救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