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语用标记语及其对语用含混的揭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亮荣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0(4):33-36
运用关联理论能够解释语用标记语对含混话语的揭示作用。因为语用标记语作为一种语用制约手段对话语所表达的命题或由命题引起的言语行为具有制约功能 ,因而对话语的理解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尽管严复的翻译对于欧洲科学向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但是仔细观察严复的翻译,发现严复作为欧洲科学思想的传播者的评价可能在严格意义上是过于高估的,这是因为严复在译介过程中所关心的可能不是科学本身。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观察这一结论,首先,严复注意到了中文的含混性问题,这一问题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代意义;其次,严复也发现了在翻译过程当中比喻的妙处,他甚至在翻译《群己权界论》时嵌入最具独创性的例子,尽管这一例子从来没有出现在穆勒的书中;再次,严复在翻译过程当中存在着文本任意改编的问题,同时甚至很难在翻译过程当中遵循翻译名称的一致性原则;最后,在新词的创造过程中,恰恰是严复所发明的词汇没有承受住物竞天择的考验。 相似文献
24.
王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4):37-40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在小说中极力描绘了社会现实中的混乱和伪装,同时他在语言上也相应运用了精湛的伪装技巧.他的小说在内容与形式上、主题与表现手段上都和谐地统一了起来,从而超越了社会、超越了种族而获得了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25.
凯特·肖邦的杰出作品《觉醒》在沉默几十年后,又被广大批评者所追捧,可见其丰富的文学内涵和较大的争议性。本文将着重分析艾德娜和罗伯特人物特点及所表现出的含混性,这种含混性的表现手法不仅丰富了小说的人物形象,也突出了小说的主旨思想。本文通过分析两个人物形象的含混性,以挖掘小说的广度和深度,旨在探讨小说人物在维多利亚时期的精神彷徨和分裂人格。 相似文献
26.
以个性主义为核心的五四新文学的人文价值理念充满着家族性的含混特质和现实关怀。在世界现代哲学思想转向的过程中,五四新文学展示并凸显出自身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但由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混合和互换,使中国现代文学“人的解放”远未获得审美/本体的价值意义。人的解放在五四是一个实践过程,在左翼革命文学当中亦如此,时至今日,仍处于一个现在进行时态之中。 相似文献
27.
谈凤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182-191
[提要]英国童话《彼得·潘》是一部引发众多争议并在文化语境的变迁中不断衍生新话题的儿童文学经典。重新解读这一经典的目的是从儿童文学本体层面考察其美学特质,重估其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这部童话在形象欲望、情节模式、叙事方式、内蕴指向上都隐藏了含混其中的矛盾,二元对立的异质元素交叠变奏,使得思想和艺术充满张力。虽然故事的情节表层设置了童年和成年的界限,但真正的讲述却打破了童年和成年的分野,混合了浪漫主义的诗性建构和后现代主义的祛魅解构,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关于童年阐释的微妙的悖论性,印证了悖论美学是看似简单而实质复杂的儿童文学的本体特征。 相似文献
28.
《红字》含混主题的另一维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桑的杰出作品《红字》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成为学界经久不衰的探讨主题。其中,对其作品主题"含混"、"矛盾"的解读是主流观点。文章试图通过对作者所处时代的流行思想——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进行解读,揭示造成其作品主题"含混"、"矛盾"的原因——即霍桑朴素的个人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9.
哲学家通常认为,含混性不仅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语言,而且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世界。但是,自然类概念似乎没有为含混性留下空间。一方面,按照正统的克里普克-普特南语义学解释,自然类语词在每个可能世界中指称相同对象,这使得它们的外延拥有精确边界,并且不会导致堆垛悖论。另一方面,根据科学实在论,自然类对应自然界的真实划分,反映世界的基本结构特征,不同的自然类之间存在明确的界线。然而,无论是自然类语词还是自然类本身都没有排斥含混性,而且自然类语词与自然类的含混性为本体论含混性观点提供了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