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48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中医根植于中国深厚的古典文化之中,又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哲学辩证思维的浸染,历经数千年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而在这些语言风格里,除了本身的文学性和历史性以及哲学辩证性,更包含着典型的美学特点.比如通俗性、含蓄性、节奏美和简洁美,这些都是中医语言的一般特点,和中国古典文学也有着深厚的渊源.近些年随着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起,对中医语言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介于中医语言对于一般人所具有的模糊性的特点,本文试从中医语言本身来分析其语言的这些美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2.
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是同源而异流,本文通过梳理魏晋南北朝到五代这一时段书法和绘画的发展态势、笔法实践,着重分析了书法用笔对绘画的影响、书画笔法之间的关系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3.
明式家具因其具有高度艺术美感和独特精神气韵,而被后人视为家具审美典范,这种美感穿越时空,寓意深远,其背后隐藏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哲学美学思想。目前对它进行意匠解析的著作评论也相当之广泛。著名收藏家、鉴赏家王世襄先生在1985年出版的《明式家具珍赏》和1989年的《明式家具研究》著作引起了学术界和收藏界的轰动,此后研究著作也开始层出不穷,其中对于明式家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美学底蕴,及现代价值也有着不少成果,就哲学设计思想上来说,主要分儒家的中庸之道和礼的观点,道家的天人合一,普通和谐、有用之学、返璞归真等。本文将以一个新的视角出发,以上善若水,以柔克刚的道家思想入手,通过对明式家具的结构、造型、装饰图案、和材质的分析,揭示出明式家具的含蓄内敛、虚无空灵的深层美学观念,并阐述明式家具设计中美学思想对于现代设计理念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4.
我国南宋时期杰出女诗朱淑真,诗风哀婉,感情含蓄;古希腊第一位抒情女诗人萨福,诗风直白,感情热烈。在中西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两人表现出不同的诗风。通过对比,我们看到了世界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5.
笔法的完备是写好书法的必备要素之一,要写出生动的书法作品,没有精湛的用笔技巧做支撑是难以想象的。因此,自华夏文字诞生伊始,历代书家大多关注并且在精研用笔之法过程中,使之日益精妙绝伦,然在而事物发展与生长过程中,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所以从古至今,都存在着一些书家或群体,他们对于笔法的探索也随着文字书写的笔法之完备而丰富对笔法的运用,用加法去丰富着书法作品,成为笔法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6.
司马迁的《史记》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在褒贬精神的继承,人物事故的运用,行文笔法的模仿,语言的借用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7.
晚唐诗歌是唐、宋诗风转变的铺垫。本文结合晚唐的衰微国势、政治空间、士大夫文人生活水平、宗教哲学对晚唐诗人的影响以及文学思想的转变,探讨晚唐诗人内向幽微心理产生的原因,并进而分析内向心理带来的诗歌特色:冲淡玄远和含蓄委曲。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晚唐诗歌的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158.
萧红的小说多取材于身边普通而平凡的生活事件,构成了一组组鬼斧神工的浮雕、饶有特色的风俗画;并带有浓厚的自传性、抒情性和散文笔法;语言朴素自然,有诗的韵味,清新、明丽、流畅。  相似文献   
159.
中国古代小说在内在精神与叙事笔法上,均与《春秋》存在谱系上的渊源关系,源于说话的章回小说,亦不例外。它的以事见义的叙事目的、决断去取的叙事伦理、直书其事的叙事法则以及尚简用晦的审美追求,均来自于对《春秋》的自觉继承。小说家以《春秋》为法,组织叙事;小说批评家以《春秋》为断,判分高下。被历代奉为经的《春秋》,是操纵章回小说叙事的内在规则,是掌控小说话语的范导性原则,也是深含于中国各类叙事文体中的元叙事。只有认识《春秋》这一元叙事的意义和作用,才能破译出章回小说所隐含的叙事密码,解析出它内蕴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60.
宋代诗人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中提出语贵含蓄.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范畴,含蓄艺术在语言表达功用方面,尤其对中国的古典诗歌而言,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因而常为历代诗歌创作者所重视和运用.含蓄艺术在古诗中多借助简洁形式、言外之意、多种手法等加以表现并产生作用,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影响尤其是美的缔造有重要意义.基于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