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唐代时期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鼎盛的时期.由于当时内外往来的频繁、贸易空前的繁荣,从而带动了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发展.突出的表现是唐朝乐舞对兄弟民族及外国舞蹈的广采博取、融汇吸收以及唐朝乐舞对兄弟民族及外国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舞蹈界应当借鉴历史经验,解放思想,摆脱羁绊,放开脚步,扩大交流,以促进我国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2.
关莉 《南都学坛》2007,27(3):20-21
从汉画像中表现的图像看,汉代乐舞百戏已经包括了音乐、舞蹈、说唱、装扮、杂技、武术、舞美等戏曲基本元素,戏曲的唱、念、做、打也可以说是来源于汉代的乐舞百戏艺术。  相似文献   
103.
王立  韩琳 《东方论坛》2004,(4):128-128
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在运用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神话学等方面理论和材料上,有了不少卓有新意的成果.在审美发生学方面有了梁一儒、户晓辉、宫成波<中国人审美意识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艺术发生学的研究有林少雄<人文晨曦:中国彩陶的文化解读>、程金城<远古神韵:中国彩陶艺术>等(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以及一些研究<山海经>的论著,如张岩<〈山海经〉与古代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版)等.然而,以诗歌史的源头为本且立足于礼乐文化本位的研究,尤其是较为系统的专著,仍不多见.张树国博士的新著<乐舞与仪式--中国上古祭歌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使这块难于开垦的土地又添上了可喜的新绿.  相似文献   
104.
我国曲艺的具体生成源头及其情形"可证之史短",而从图像文物看,汉代乐舞百戏中的俳优诙谐表演、表情、动作、伴奏乐器及唱和形式等都与后世的曲艺表演形式相似,因此,曲艺的说、唱、表演等喜剧表演形式导源于汉代的乐舞百戏.  相似文献   
105.
唐代咏胡旋舞与胡腾舞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旋舞与胡腾舞都是风靡唐代的西域乐舞。胡旋舞与胡腾舞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获得了唐人的喜爱,并在唐代艺坛产生了震撼和影响。唐代诗人用他们细腻精致的笔触,展示了两种舞蹈的动作、形态与情调,语言生动传神,内蕴价值深邃,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与文化质素。  相似文献   
106.
本文翔实记述了西北民族学院乐舞团在“欧洲国际民间艺术节”和“奥顿艺术节”上的演出盛况,总结了演出成功的原因,说明了世界各国不同的民族艺术直接交流和互相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7.
郑涛 《山东统计》2006,(3):17-18
近年来,我市立足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确立“三孔、两城、四山”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开发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恢复建设明故城,开发建设杏坛剧场,有效整合“三孔”、颜庙、周公庙等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大力开发工业、农业观光旅游,打造《杏坛圣梦》、《祭孔乐舞》等演艺精品,积极开发文化旅游纪念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精神产品成果喜人.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文化旅游、演艺、休闲娱乐、旅游产品生产、信息、广告、新闻、出版、印刷、广播电视电影等行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8.
汉代宫廷女性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舒眉 《南都学坛》2006,26(6):7-12
汉代宫廷女性对汉代文化的丰富、传承和发展起着男性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一方面积极地迎合和接受儒家思想和文化对她们的塑造,另一方面还采取各种教育措施推动和促进儒家思想在汉代的传播和发展。她们创造出以哀感凄艳为基调的宫廷女性文学,与以雄浑博大为特征的男性主流文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丰富了汉代文化,使文学内容和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特色,还为后世以情感体验为内容的女性文学奠定了基础。她们有不少女艺人投身乐舞洪流,希冀用乐舞实现人生飞跃,对乐舞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9.
明清时期,吴地商品经济的发达.使吴地儒士自觉地认向商业意识,追求经济效益,促进了吴地文化市场的繁荣。在德士商业意识的促动下,吴地形成了注重个人进取、讲求经济实利的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浪漫、洒脱、灵活的区域新德风。  相似文献   
110.
包括元杂剧在内的中国戏曲是最具有全面性的综合艺术,其构成至少包括歌舞、科白及代言体的故事扮演这几个主要方面。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杂剧之为物,合动作、语言、歌唱三者而成"。这句话概括出了歌舞与动作表演在中国戏曲构成中的重要地位,而先秦时期的乐舞、巫觋歌舞以及优的表演则孕育了后世戏曲表演艺术的因子。因此,研究中国戏曲的发展,可以从先秦"乐舞"、"巫"及宫廷"优"的表演中寻得其发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