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根据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吴地文化融和发展的历史,大体可分五个时期:其一,先秦时期,吴地从“荆蛮”到接纳“中原”,开始产生自己的区域文化。其二,秦汉六朝时期,特别是晋室南迁后,吴地第一次长期偏安一个半世纪,文化特色逐步显露。其三,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南北大运河沟通,各种文化融和进程加快,吴地文化特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四,宋元时期,特别是经历南宋一个世纪多的偏安发展和蒙元一统,吴地文化多领域全面融和,走在了全国前列。其五,明清时期,吴地集中了九州和中外的交流融通,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开始孕育近代因子并领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42.
雅乐是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雅乐的起源并不在周代.同礼的起源、发展始终和原始宗教有着内在联系一样,乐与上古时期古巫"事神之事"关系更为直接.原始祭祀乐舞是古礼的存在形态,也是雅乐的最初原型.在雅乐产生、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 夏、商甚至更远时代远古先民大量图腾乐舞和祭祀用乐的实践,是雅乐理念的重要历史依据和理论原型.周初六代乐舞从<云门>到<大武>的顺序,实已折射出雅乐发源于史前信仰而形成于西周的整个过程.雅乐是周代礼乐制度的产物,雅乐地位的确立标志着礼乐制度的成熟.  相似文献   
43.
大量娱神岩壁画和史料表明,模拟各类动物形态的舞蹈,是原始宗教乐舞的主要表现形式。形成于良渚文化时期的原始宗教乐舞,其表演形式和乐舞姿态,一直延续至现代社会初期,并对我国少数民族民间乐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近现代许多少数民族民间乐舞,其旋律和舞蹈姿态等风格,依然承袭着原始宗教乐舞的基本动律和姿态。  相似文献   
44.
清代吴地文化家族家集编纂活动空前繁荣,家集数量众多、规模较大,其体例也较为通达,校勘具有一定的质量.编纂者们在家集中所投入的情感,体现出家族文化的追求.透过它们,我们不但可以了解清代吴地文化家族诗文、学术活动的众多成果,了解家族精神文化的生动面貌,对了解文化家族世泽绵延的重要内在原因,以及古代文学、学术发展的实际规模和程度,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46.
艺术是一门较深的学问,然而舞蹈又是瞬息万变的动态艺术,倘若要用形象化的文字将其表述出来,则需要有较高的乐舞欣赏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可以说是一项难度很大的语言艺术,因为要把以音乐和动作作为传达感情手段的乐舞形象用语言再现出来,而且要描摹传神,是很不容易的。但在白居易的笔下,却用语言艺术描绘出了一批乐舞的杰作,其比之历代诗...  相似文献   
47.
青海民间节令舞蹈与周代祭祀乐舞功能相同,基本队列人数相近,八大光棍和髦舞、莫合则等与干舞、花棒子与籥舞、蜡花女与韨舞、四片瓦与皇舞的舞具相似,二者间应该有共源关系,甚至一定的源流关系。现代民间节令舞蹈应该是以古代祭祀舞蹈为主干,吸收了傩舞和百戏内容发展来的。  相似文献   
48.
周代,吴地产生的最早的歌谣为清代沈德潜选入<古诗源>中的两首吴地诗歌<渔父歌>和<吴王夫差时童谣>.<左传·哀公十三年>记载了春秋后期吴国产生的第一位文人创作的诗歌--吴申权仪<乞粮诗>.<乞粮诗>特点之一--句尾出现的语气助词"兮",比<楚辞>早了两百多年.可以说,吴申权仪的<乞粮诗>已最早体现了周代南方诗歌句尾多用语气助词"兮"的这一特点.<诗经>中歌颂周人先祖的庙堂乐歌,如<诗经·大雅·生民>、<诗经·大雅·绵>等,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吴地诗歌,但却与吴国王室先祖有着密切的血缘联系.  相似文献   
49.
唐代乐舞文化与乐舞诗综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代文化气势恢宏昂扬,内容博大精深,而诗歌和乐舞尤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兼收并蓄的文化促使唐代宫廷乐舞诗、西域乐舞诗、边塞乐舞诗及游宴乐舞诗盛极一时,上至王宫贵族,下至文人雅士,观舞赋诗蔚然成风。双峰合壁的乐舞诗拓展了唐代诗歌创作的视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景观。  相似文献   
50.
音乐与人心灵之间的沟通需借助情感体验。诗乐舞作为情感体验的三种主要方式,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无论从起源、性质、表达特点、各自作用,还是从情感的接受上来分析,诗乐舞三者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诗乐舞三者同时作用,共同推动欣赏者的创造力去自觉填充音乐作品的召唤结构、体验情感,并塑造出最佳的音乐欣赏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