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2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8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5篇 |
人才学 | 17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71篇 |
理论方法论 | 46篇 |
综合类 | 624篇 |
社会学 | 98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63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85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1.
92.
一、陈云对我党执政规律思想的重大贡献之一 就是事物处在低平衡态中,出现非平衡态时,有了恰当的政策和方法,就可以促进事物向新的更高的平衡态发展。这是一切事物周而复始、不断螺旋式上升的总规律,谁破坏了这一规律,谁就要受到处罚;谁遵守了这一规律,谁的事业就可以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93.
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楚人后裔,聂华苓的文学创作与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聂华苓笔下的苓子和桑青(桃红)是华文文学世界里的"楚人"后裔,是"不服周"的"楚魂"再现。聂华苓对20世纪华人"漂泊者"的书写是对楚文学"放逐"母题的传承与拓展,她将20世纪华人"漂泊者"的人生困境、精神痛苦、身份焦虑的书写推向了极致,充分彰显出她作为楚人后裔思维奇诡、想象丰富、狂放不羁、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聂华苓"三生三世"的漂泊人生及其文学创作体现和弘扬的正是这种源自楚文化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94.
“巴”是古代活动在川东及附近的一个民族,对这个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公元前三一六年秦灭巴、蜀,在其故地置巴郡和蜀郡,从此,“巴”成了代表四川东部的地名了。 关于“巴”的得名,向有多种说法。童恩正在《古代的巴蜀》中即列举了四种说法:1.得名于河流形状(谯周);2.得名于植物(司马贞);3.得名于动物(许慎);4.得名于地形(徐中舒)。他不同意这些说法,并提出了自己的第五种看法,即得名于“石”。他说: 相似文献
95.
吴道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5(5):62-66
在后新时期文学格局中,周梅森政治小说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学景观并代表了主流文学的中坚力量。从创作背景上看,周梅森政治小说是时代生活、文学演进与个人情怀交互作用的结果。周梅森政治小说既承载了主流文化的精神,又彰显着作家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其写作意义在于实现了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良性循环,超越了以往的政治生活的书写模式与一般反腐小说的主题模式,标志着中国政治小说的成熟。 相似文献
96.
两周金文中"乃"字有代词和连词两种词性,代词"乃"主要用为人称代词,个别时候用为指示代词;连词"乃"主要表示承接关系,偶尔表示假设关系。对两周金文中"乃"字词性和用法的调查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其在上古汉语早期的应用情况,亦可为针对传世文献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语料和有益的补证,弥补传世文献的不足。 相似文献
97.
论周作人与郁达夫五四散文观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与郁达夫以散文家的资质解读五四散文。作为五四文学的在场者与创造者,周作人注重散文主体的“性情”与“趣味”,郁达夫则瞩目文本中人性与社会性的“调和”。这不仅凸现出他们操持的散文观念的差异,而且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五四散文因其开放而得的多元品格。 相似文献
98.
99.
以“空”破“有”——论鲁迅、周作人、胡适的无神论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迎飞!文学博士福建福州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知识分子读佛经的现象并不罕见,但只有鲁迅、周作人、胡适等少数作家自觉地站在现代哲学的高度,真正坚持了“无神论”的空观立场,彻底地抛弃了“天人合一”的本体论思维传统,走上了自我澄明的精神之旅。以空破有使他们在寻路过程中,对信仰持一种既信又疑的审慎态度,一方面献身社会,一方面又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个性,这是极其难得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