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鲁成波 《齐鲁学刊》2004,1(4):104-107
"和"是中国古代辩证法的核心范畴。"和"与"同"异,却与"中"不可分。宇宙万物由"和"而产生,又存在于"和"的状态中,这是中国古代辩证法对宇宙万物本来面目的根本认识。"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价值观。"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解决今天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做惯了皇城子民的老北京人,身上带着一股子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玩事不恭、油腔滑调的“痞气”,正因如此,他们才被外乡人称为爷——北京大爷。但北京人也是最讲礼数,宽容厚道、幽默风趣的,在北京人居住的宅院门上多刻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门联,而这些优点也充分地体现在歌谣当中。如这首:“人家赶集我也赶集,人家骑马我骑驴,回头看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这首歌谣正是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阐明了“和为贵,忍为高”这个儒家学派最基本的道理。  相似文献   
43.
孔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明确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这是人类和平共存的最基本的原则和保障.本文主要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浅析了<论语>中的和谐、和平意识.  相似文献   
44.
张道岭 《学术交流》2003,2(2):24-27
和为贵”是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贵和”传统美德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以及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缔结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在当前情况下 ,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的诸多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及时化解 ,由传统美德中“贵和”所派生出的民俗化表现形式 ,有着独特的调和作用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5.
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展现的民族精神: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与人性、天道同一;重视人格与道德教化;和为贵与和而不同;家族本位主义和群体意识;不尚宗教与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46.
和合学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今天讲和合学及其现实意义.我为什么提出和合学,如果大家有兴趣,希望大家看看我的几本书,一本叫《和合学,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一本是《和合哲学论》,还有一本是《和合与东亚意识》,讲东亚意识,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希望大家提提意见.  相似文献   
47.
这次大会(注:指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讲话,我想着重讲一下和的思想、和为贵的思想。这个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哲学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待人处事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48.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早在公元四世纪,儒家思想就已经传到日本,千百年来在日本的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从儒学思想对日语敬语的影响以及在日语敬语中的具体体现中,可以看出儒家哲学已经深深渗透在日本国民的思想意识与道德伦理观念之中。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对于了解日本民族,学好日语敬语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49.
“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走和谐发展的道路,是当代中国的重要战略决策。中国丰富而又历史悠久的文化,为这一决策提供了精神背景和思想资源。哈耶克先生认为,“在某些方面,传统比人类的理性更为优越”,传统是“人类大部分知识之源”①。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极为辉煌的文化传统的国家而言,这一点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0.
马元章(1853—1920)原名云鹏字光烈号祯祥,是中国伊斯兰教哲派(即哲赫忍耶门宦,下同)的创始人马明心(1718—1781)的四世孙,哲派第七代教主,他青少年时代正好赶上了同治年间的西北、西南的回民大起义。随着同治回民起义的进行,他的家乡云南他郎(今墨江县)也因他的家族资助云南杜文秀起义而遭到清政府的围攻,许多人被杀,他幸免于难,遂逃出清政府的包围,这就是该派所谓的“十八鸟儿出云南”。他和其弟马元超、马元坤等一路扮作卖茶叶的商贩,千辛万苦逃到甘肃张家川,得到了早已降清的回族官员李德仓的庇护,暂时在此处落下脚,开始有步聚地复兴早已被清政府残酷镇压而处于衰亡的哲派。在他的一生中,他吸收各种先进的思想,主动和一些汉族知识分子交朋友,接近上层官员,与他们搞好关系,并且吸收历代教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总结经验,奋发图强,不辞辛苦,转走大半个中国,对哲派的复兴起到了领导作用,促进了哲派的又一次复兴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