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比较了陆游、辛弃疾的咏梅词的异同:两人咏梅,都是词人审美观念的外化、人格理想的寄托,但是两人审美情趣与人格内涵却有差异;两人咏梅,都有意或无意地将梅花作为身世的寄托。但是,陆游咏梅词的寄托,似乎与自己的经历遭遇不甚吻合;而辛弃疾赋梅,则往往不离自己的身世,其雄心、其智略、其幽愤之情、其身世之感,都在不经意之中,从字里行间隐隐泛出。  相似文献   
22.
荣斌 《天府新论》1996,(1):74-76
试论陆游的咏梅诗词荣斌在我国文学史上,咏梅,是诗人词家十分热衷的创作题材。咏梅诗的兴起,约在甫朝梁陈之际。唐代虽然也曾出现过不少咏梅佳作。但咏梅诗并未形成唐代咏物诗的主流。到了宋代,咏梅诗词大量涌现,一破“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周敦颐《爱莲说》...  相似文献   
23.
朱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朱熹咏梅诗思想意蕴极为丰富,比之于前代,他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他以梅花自喻坚贞高洁的品性、自陈孤标傲世的情怀、借梅花表达乡友之思、愁苦愤懑之绪、隐逸之志是其对前人咏梅诗意蕴的继承,而将其"理一分殊"、动静相继、理学四季观的理学观念及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巧妙而诗意地融入咏梅诗中。不仅富有理趣,也给人生活哲理的启示,则是朱熹对咏梅诗意蕴的创新。  相似文献   
24.
宋代是咏梅文学繁荣的时代,尤以南宋为盛,因为咏梅有其深远的历史和浓厚的现实文化背景,宋人在创作咏梅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范式。、主要体现在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特点等方面。本文就对此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25.
小华 《山西老年》2012,(12):54-54
梅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花卉,梅花情贞雅逸,幽峭超然,气韵清香,冰肌玉骨,与兰、菊、竹被古人誉为花卉"四君子"。历代文人雅士、诗人词家乐于以梅喻志,抒发情怀,赏梅赞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咏梅诗词。南朝诗人陆凯一次遇见送文书的公人,想起远在长安的朋友范晔,便折了一枝梅花连同诗文托驿使带给范晔。诗句虽短,却情深意长,深  相似文献   
26.
《病梅馆记》的教学进行到第二课时的课堂总结之中。老师问大家,文人画士认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大家以为如何?经过一阵思索后,大家一致认同文人画士的观点。但作者为什么会发誓疗梅,"纵之顺之",还要"辟病梅之馆"?于是,大家认识到这是以梅喻人,控诉反动政府及其鹰犬对人才的摧残,这样的写法叫"借题发挥"。  相似文献   
27.
天真 《办公室业务》2010,(12):10-11
1961年,世界局势动荡,国际共运分裂,各种政治势力急剧分化和改组,中国面临来自各方面霸权主义的威胁和压力。同时,国内经济也处于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毛泽东于这一年年底,读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后,心有所感.  相似文献   
28.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相似文献   
29.
咏梅     
  相似文献   
30.
考证林逋《山园小梅》诗题内涵,可明确“山园”与“小梅”皆写实。“山园”清寂幽绝,“小梅”是孤株白梅,立在隐园清浅天然的开阔溪流处,枝桠尚小、疏花初放、怯寒缀枝,是君子性情的伊静美人品象。此诗反映出林逋传达的思想意蕴、梅之形神韵、意脉技法的细致态势,对咏梅文学具有多重开拓意义。南宋西湖梅是中国咏梅史最重要的时空地域,具最佳的审美情态,林逋借梅而隐具永恒静谧关怀,是文化意蕴梅之最高品象,二者都是咏梅史的顶峰。《山园小梅》正是林逋最佳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