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8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65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1085篇
社会学   269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关于唱和诗词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词唱和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它源远流长,形式多样,特色独具。诗词唱和的性质是同题共作,联句属于唱和诗的一部分,赠答与其有交叉,拟和乃古人用功之法。唱和诗词的评价,可分拟和、同处、同境遇、同体验、同声气等多种层次,都有一定的成就。唱和与唱和诗词对文学创作的发展和繁荣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在文学史上理应占一席之地。应酬、次韵、逞才使气,历来是唱和诗词被人指责的三个焦点,其实,应酬、次韵既不足为大病,而逞才使气尤可认为是文学创作发展的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2.
古典诗词中的“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诗词中包含了许多书写"酒"、饮"酒"的诗句."酒"作为一种符号化的文化因素出现在诗词创作中,体现了作者主体的个人情怀和审美趋向,并具体表现为:爱国忧民的庙堂情怀;酒酣情浓的情谊书写;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淡薄名利的洒脱,应该说,通过文学加工"酒"超出了单纯的物质意义,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93.
自明成祖设立天津卫以来,天津的古典文学就开始萌发并发展起来。有清一代,天津古典文学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诗词,是天津文坛的主流。至民国、典诗词的发展势头稍歇,不再是天津文坛的主流文学,这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背景息息相关,也与天津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有直接关系。虽如此,民围文坛仍涌现出诸多诗词作品集,诸如《水香洲酬唱集》、《城南诗社集》、《癸西展重阳水西庄酬唱集》等等。这一方面说明了文学发展的复杂性,一方面也说明了古典诗词之于天津文人的精神感召力。正是这种精神的感召力使得天津文人的旧体诗词创作一直延续到建圈后,并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994.
张智中 《云梦学刊》2009,30(2):151-154
毛泽东诗词大量使用颜色词,从而使诗词意象更加具体鲜明,情感更加丰沛饱满。在英译的过程当中,首先应注意尽量保持其本色,以不使其变相。其次,在必要之时,对颜色词要进行变通,以避免跨文化交际当中的文化冲突或误解。此外,还应该注意颜色词在译文当中的位置,以使其重要性或凸显性,一如原诗。  相似文献   
995.
毛泽东的诗词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哲理化做诗的情韵,把诗情、哲理、斗志组成完美的统一体奉献给人们。由于毛泽东诗词的情、理、志的高度完美统一性与“思政”课的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性的目标的高度一致性,决定了我们可以借诗之情创设课堂情境,达到“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96.
素质教育首先是基于人的教育,而人文教育立足于德育与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总体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标志着人的最高完善。诗词文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与人格精神为宗旨,应在感悟与阐释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创造性、和谐性与生成性。诗词美育以润泽心灵、怡养情性为基本特征,是一般知识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也是当代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古典诗词多用对仗、富于节奏感而且意境优美。在英译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常常导致诗词翻译的“不可译”。本文从中国古诗的意美、形美和音美的可译性限度来探讨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998.
汪腊生 《学术论坛》2012,35(4):86-91
自20世纪以来,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处于被怀疑、否定或悬置的状态,致使它的研究被摒弃于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写作之外。近年来,很多研究者从旧体诗词能否入史、旧体诗词的现代性、诗词创作的外部形态、内在价值和精神追求等入手,研究和思考了当代旧体诗词的现状与前景。文章认为应该打破新、旧诗词二元对立的模式,将现代旧体诗词的创作作为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语境中一种重要文学现象加以研究,这既有利于本土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又从整体上提升了当代文学与文化的审美质素。  相似文献   
999.
黄去非 《云梦学刊》2012,33(1):98-101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什么是意象?如何立意与取象?如何使意与象巧妙融合在一起?弄清这些问题,对于鉴赏古典诗词。指导令人创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任佐予     
《人才开发》2008,(10):62-62
笔名任琢。浙江宁波人。1929年生于上海。其诗词格调清丽。篆刻一道,方寸之内具朴茂典雅。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上海诗词楹联委员会顾问,华夏书画艺术学院院士、中华民族书画院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