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71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1.
信息分化与信息扶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俊贵 《学术论坛》2003,(1):124-126
网络改变了人类的生存体验 ,但并没有因此而减缓已有的社会问题 ,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成为形形色色文明垃圾的衍生地和各种各样社会毒瘤的温床。本文选取几个较为严重的网络社会问题进行学理上的分析 ,不是为了否定和阻碍网络社会的发展进程 ,而是为了提醒人们要谨防网络社会问题 ,避免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给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造成过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2.
爱伦.坡的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充满了恐怖和怪诞,追求一种独特的恐怖效果。作者以传统的哥特体式的恐怖、怪诞来讲述奇异、古怪的故事,其创新之处在于在恐怖的表达效果下展现人类变态心理的全景图,重在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扭曲的精神世界,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来探索人类心灵阴暗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3.
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期、19世纪初期比较盛行的文学体裁。本文从哥特式的人物、哥特式的背景、哥特式的故事结构以及哥特式的主题来研究《弗兰肯斯坦》,认为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成功地融合了哥特式小说的特点,是哥特式小说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4.
从古至今,建筑被视为"流动的音乐",服装被视为"流动的建筑",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分析了世界不同时期典型设计风格在建筑和服装上的应用,以及服装结构与建筑语言的互换,并具体分析服装与建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5.
20世纪后期,随着西方思想界发生的空间转向,空间问题成为诸多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焦点,空间叙事研究也逐渐兴起。以空间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地形学空间、时空体空间和文本空间,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展现“空间”在叙事中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6.
本文针对“平行现象”试图对早期的经院哲学与哥特式建筑进行比较,一方面强调早期经院哲学的神学思想对哥特式建筑的理论支持,看到“点”的相似,另一方面深入早期哥特式建筑的具体应用和变现,以求能从“线”和“面”上展现与经院哲学的渗透关系。  相似文献   
117.
森政弘“恐怖谷”曲线揭示了人类对拟人机器的情绪变化。机器智能化发展下人类因主体性释放与“神我”崛起而产生喜悦感,因主体性被压制与“失我”放大而产生厌恶感。主体性一旦失控,“神我”幻想破灭,“失我”的“恐怖谷”由此突现,人类对待人工智能的情绪发生极致反转。AI“恐怖谷”是生成主体性冲撞抽象主体性的结果,主体性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丢失了本体意义上的生成性,诱发了认知意义上的“恐惑谷”,人类的高度抽象能力将自己困囿于主体性失控的恐惧之中。而ChatGPT和人技共生共进的主体性重塑能够超越AI“恐怖谷”,促使“恐怖谷”上升拐点的降临。  相似文献   
118.
119.
德国人保存历史遗产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务实,不主张简单的复制在柏林市,有座别具一格的古迹,名叫"记忆教堂"。它原本是市中心最大的哥特式教堂,雄伟壮观,豪华漂亮。可是,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难逃厄运,受到炮火的毁坏,全身伤痕累累,尖顶被截断,山墙坍塌,后面半部完全消失。只有钟楼上的时针永远定格在被毁的时刻,记下了历史上难忘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0.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著名的恐怖小说之一,是其创作理论的集中体现,他用细腻的笔触渲染了令人窒息的恐怖气氛.为了达到恐怖效果他在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别具匠心,使小说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为其要达到的特定效果服务.从词汇、句子、修辞格及叙事角度等层面对该小说进行文体分析是探索其恐怖效果创造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