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51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336篇
社会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杨俭 《职业时空》2008,4(7):38-38
一、奥林匹克精神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9-8世纪,希腊氏族社会逐步瓦解,战事连续不断。人民普遍渴望能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于是,本来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后来,古希腊运动会的规模逐渐扩大,并成为显示民族精神的盛会。  相似文献   
472.
十多年以前,一家中央级出版社的编辑独具慧眼,发现了《厚黑学》这本奇书的市场价值;出版之后,果然它不负众望,迅速普及到工民官学商各个阶层,而且出了不下十多个版本。  相似文献   
473.
王船山与雅斯贝尔斯这两位不同时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大哲,分别从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出发对历史做了深刻的反思,阐发了极其精彩的历史哲学思想.前者以"天人合一"为本,有超越"天人合一"开显出"主客二分"的倾向,围绕"道德"的人创建了"道德形而上"之创化历史观;后者则以"主客二分"为基,明确提出了超越"主客二分"而进入"天人合一",以"生存"的人重建了历史的统一观念.正是在这两种思维的融合中,两位大哲跨越了时空和文化的阻隔,在对人及其历史的思想诠释里相遇,获得了对真实的人及其历史性的一致看法.  相似文献   
474.
475.
任何理论体系都有自己的逻辑起点。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逻辑起点是实事求是。因为它反映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本质 ;包含了理论体系逻辑展开中一切矛盾的胚芽 ,蕴含了整个理论体系的一切概念 ;体现了理论体系全部内容发展过程中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表现了理论体系的一切特点  相似文献   
476.
"莱布尼茨哲学研究"这个说辞有两层意思。其表层意思意指研究的对象或范围,而其深层意思则意指研究的方式或方法。在西方思想史上,莱布尼茨是一位智商和能力极高的学者。狄德罗在其主编的《百科全书》"莱布尼茨主义"条目中谈到其智商和才能时,曾不无激情地说到:"当一个人考虑到自己并把自己的才能和莱布尼茨的才能来作比较时,就会弄到恨不得把书都丢了,去找个  相似文献   
477.
理念也是一种思想,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念论,他认为存在着一个由形式和观念组成的客观而普遍可靠的实在世界,即所谓理念世界。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直接影响教师对教育问题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树立正确的  相似文献   
478.
479.
对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理解是所有关于人的理论的基础性命题,也是经济学研究和经济思想形成的重要哲学前提。本文从亚当·斯密的人性论理论基点出发,重点论述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等著作中所阐发的关于人性问题的哲学思想并分析之,同时亚当·斯密对人性哲学思想中的利己心和利他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理论上说有益于马克思主义人性问题研究上的深化发展;从实践上说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本质特征,有益于社会健康转型和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80.
在中国哲学思想影响下, 译者在感知美、欣赏美、表达美时会受特定思维模式的影响, 会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审美心理和审美取向, 使译文具有中国特色翻译美学意蕴。文章梳理了中国哲学和翻译美学的渊源, 系统分析了在中国哲学思想影响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个翻译美学特征:注重模糊美, 音形意的对称美, 整体感知美。这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翻译美学理论、促进翻译美学研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