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16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尽管阿尔都塞前后期的思想有一个断裂,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却一直是他前后期都关注的根本问题.尽管他前后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截然不同,但这两个不同的回答却都对我们有所启示:哲学应该以“理论的方式”关注现实;哲学是有自己的“立场”的,也应该有自己的“立场”;马克思主义需要的是一种新的哲学实践,不应把精力过多投注在体系的建构上.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哲学创新,是根据所要构建的新哲学理所当有的时代性以及由其时代性所决定的新哲学所必有的学术特征,凭由综合中、西、马各种不同哲学观而加以灵活变通的处理与转换得来的具体方法,建造出一个在研究范围上向原始哲学回归,在研究路径上走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路,在研究内容上对以往中、西哲学有继承性扩展,以和谐精神为内核的马克思主义后现代哲学。  相似文献   
13.
企业目标(即哲学观)手册让人们认识到工作和生活的价值观。它提出了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行为方式,以便满足组织的雇员、客户以及组织服务的社区的需要。哲学观是对以下问题的回答:“这是达成交易的正确方式吗?”,“利润对于公司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那么我做错了吗?”或者,“公司的理想形象更重要吗?”如果有人认为企业应依赖于一套包罗万象的哲学观,而且这种观点让人感到似乎不同寻常,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哲学的审美自觉是西方哲学理论走向深化的重要标志.对审美问题的自觉观照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哲学的理论情趣问题,在生存论的意义上,近现代哲学的审美自觉蕴涵着时人的本真的生存方式和境界,即美的生存方式和境界的自觉,这一自觉有利于哲学克服科学和宗教等文化形式对人的存在的贬损,在对人的存在的召唤、呵护和守望中确证自身的合法性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陈少明<中国哲学史研究与中国哲学创作>一文的回应.把"哲学创作贫乏"作为一种现象予以评论的各类观点背后,有着不同的哲学观基础;而一种哲学观虽然在作为哲学批评之依据的时候会有其针对性,并且以此为准则的哲学创作局面也可能产生出极大的新鲜性,但在更广泛和复杂的批评对象面前,以及在将其作为哲学创作之根本立足点的时候,此种哲学观同样可能表现其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为了克服哲学创作贫乏的状况,而从哲学观上把哲学树立为一种"究极"性的学问,那也可能意味着对哲学自身品性的背离.①一文的回应.把"哲学创作贫乏"作为一种现象予以评论的各类观点背后,有着不同的哲学观基础;而一种哲学观虽然在作为哲学批评之依据的时候会有其针对性,并且以此为准则的哲学创作局面也可能产生出极大的新鲜性,但在更广泛和复杂的批评对象面前,以及在将其作为哲学创作之根本立足点的时候,此种哲学观同样可能表现其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为了克服哲学创作贫乏的状况,而从哲学观上把哲学树立为一种"究极"性的学问,那也可能意味着对哲学自身品性的背离.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 ,主要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提高与协调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观 ,主要体现为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统一的坚实保障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内在要求 ,充分自由与社会制约相统一的重要机制和实现自我与社会贡献相统一的价值取向。科学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目标取向 ,努力构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是现代哲学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葛兰西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入手,把"实践哲学"看作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所谓"实践哲学",就是"一种绝对的创造性活动"。葛兰西以此为基石,一方面批判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物质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哲学观———"精神一元论";另一方面,批判了对马克思思想起源和组成部分做僵化的研究。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内在统一的,是一种总体的知识。同时,葛兰西也反对庸俗唯物主义和经济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简言之,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哲学不是一种理论教条,而是一种历史性的政治实践。哲学不仅描述了这个世界,而在于推翻非人的旧世界,并建立合理化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模式的成功不是靠“价值真理”本身的推演,两是把“实践真理”置于“价值真理“之上。  相似文献   
19.
在哲学的视野中,公平与效率是目的和手段、价值与方法的关系。前者是首要的决定性的方面,后者是次要的被支配性的方面。“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不是将两者的关系倒置,而是针对当时根深蒂固的平均主义色彩的公平观所采取的一种策略方式。随着其所针对的具体状况的消失,两者的关系应该还原为应当的关系。公平并非是物质条件达到某种程度后突然生成,故不可在现阶段放松对公平的价值追求。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事关改革开放的大局。  相似文献   
20.
哲学问题与问题哲学--论一种可能的哲学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晏辉 《学术研究》2003,(10):24-29
哲学观是对人们用以进行哲学致思方式和方法的看法 ,是对哲学的反思或后思。反思与后思的意图既在于考察哲学对象或哲学问题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更在于省察哲人进行哲思时提问题的方式、致思的层面和价值立场。反思人类哲学走过的心路历程旨在发现哲学问题与问题哲学之主题转换的内在逻辑 ,自明现代哲学的社会历史使命。哲学的定义随时代的发展又因哲思者的理论旨趣而不同 ,但从哲学的使命说 ,它总是或应该是关注人类生活和人类命运的。在现代语境下 ,我们主张一种问题式的哲学致思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