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16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杨帆 《现代交际》2010,(4):34-34
“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通过对“哲学是什么”的考察来回答“什么是哲学”的过程正是哲学观潜移默化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2.
老子哲学观体系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哲学观是一个完整系统。其中恒道观是最高哲学范畴。它以至高无上,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道"作为立论基础。玄德观则将恒道引向社会,以恒道为核心,以圣人为楷模,统领了老子认识论的真知观,社会论的察世观,行为论的无为观,价值论、生命论的贵身观,政治论、军事论的安民观、用兵观和治国观,形成了老子体系完整,博大精深的东方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43.
中西语言观异同的哲学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岗 《船山学刊》2005,(3):107-109
中国与西方语言观的异同,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和西方在宇宙观、认识论问题上的直接反应,受各自的哲学和宗教所支配。而中国和西方的哲学和宗教根植于不同的“土壤”之中,它们之间的差别,决定了二者的语言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44.
45.
"文理结合"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结合与素质结合,是高等教育提出的理想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却难以为之,其根源在于哲学观念滞后。交换哲学观为"文理结合"提供了逻辑上的解决途径。自然科学作为选择能力,社会科学作为交换秩序,必然有机地统一于人们的交换实践,但是分科制客观形成了文理结合的技术壁垒。哲学应该总结各学科的基本原理,打通各学科间的概念对立,统一概念,破除语言上的技术壁垒。在学术体系的整体结构中,哲学处于观念层次地位,文理处于主体层次地位,数学处于基础层次地位。当哲学向下躬亲,总结文理、拥抱数学的时候,才能做到学术体系的义理圆通,"文理结合"才是无碍的。  相似文献   
46.
墨子战争观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墨子.非攻》中。笔者从墨子"尊天事鬼"的哲学观、战国时代的社会现实以及墨子本人的阶级立场等三个方面,对墨子"非攻"战争观形成进行了探讨。并认为他的战争观,不仅与当前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相一致,还为"消霸权主义"提供崭新视角,更有力地批判了和平主义思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7.
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家和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家,在其经典之作《瓦尔登湖》中,梭罗生动记录了在瓦尔登湖畔长达两年多的独居、耕读和思考。在这部内容博大精深的文学名篇中,梭罗提出了物质简单、精神富足的生态哲学思想,作品所描绘的瓦尔登湖的神话旨在对以火车和铁路为代表的工业文明进行生态反思和批判,并以哲学走向荒野为契机倡导诗意栖居、回归精神家园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48.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哲学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育历史演进的回溯和美国创业教育理念的探析,指出高等教育从社会生产边缘向社会生产中心回归是知行合一实现的进步,正是以知行合一哲学观建立起来的美国创业教育理念加快了知识产业化的进程,持续提升了美国的创新力。本文认为知行合一的实践教育哲学观应该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基础,建立师生间平等合作的共同体是落实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克服单一主体论分裂知与行的弊病,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可持续再生培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9.
剖析了梁漱溟对文化的一般看法、东西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哲学观的认识根源和现代价值等,有助于我们正确了解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0.
周云峰 《学术交流》2008,(2):183-185
后工业社会西方的高度物质文明导致了外部价值标准瓦解的困扰和价值观念丧失的精神危机,"生存危机和科技的负效应"、"文化生态失衡与社会道德滑坡"和"人的主体性的现代内涵与人性危机"成为西方教育价值取向发生新变化的主要因素,促使人们针对现代社会和教育自身潜在的问题,对现代教育价值取向重新定位.建构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范型应运而生.建构主义思潮根据新的知识哲学观,通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诠释,唤起了对学习者主体性的真正关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