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1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76篇
管理学   11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65篇
人才学   10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244篇
理论方法论   411篇
综合类   5975篇
社会学   518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535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702篇
  2011年   803篇
  2010年   757篇
  2009年   731篇
  2008年   697篇
  2007年   602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443篇
  2004年   457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颜之推是南北朝晚期由南入北的著名文人。他早期在南方生活,深受南方文化及家族传统的熏陶,诗歌讲究结构的安排,注重用典和变化句式;由南入北后,又受到北方文化和风气的影响,多抒写人生感慨、家国之痛,作品的情调以悲怨为主,具有景象浑融的特征。本文主要通过对颜之推现存的五首诗歌进行分析,探讨其诗歌在南朝文学轻逸秾丽、用典繁复、哀婉缠绵与北朝文学质朴无韵、豪放劲爽、苍凉悲壮的双重影响下,形成多样的叙事手法、明丽典雅的语言风格、哀而不伤婉而不靡的诗境等独特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92.
年画     
乡村的“图腾” 从泥土深处拔节而来 带着汗水的晶莹 还有庄稼的声响 请进乡村  相似文献   
193.
李莹 《北方论丛》2014,(2):60-63
威廉·赫士列特从诗歌的发生学角度出发,将诗歌界定为人受到自然印象的感发,产生想象与激情,并在其作用下经由声音韵律表达情感。诗歌对自然真实具有反照作用,通过对其的改造,使之达到人内心的希冀,由此赫士列特指出诗歌并不是纯粹的理性活动,而是想象与激情的产物。他还强调音韵对诗歌表现情感具有强化作用,不仅使诗歌体裁与其他文体相区别开来,更重要的是使诗歌体裁真正意义上达到感情、思想、音韵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4.
山乡中秋夜     
李玉钧 《老年人》2014,(10):48-48
圆圆皓月照山庄, 丹桂花香伴酒香。 舞罢歌还情未了, 相依软语叙衷肠。  相似文献   
195.
白居易诗歌文本的特点是自注非常多,这些自注中的绝大部分出自白居易本人之手并无疑问。其中一些曾经引起学者们怀疑的自注,如关于"唐书"的理解问题、"鶗鴂"的音注问题和"半月之间四人死"与相关史实的乖违问题,都可以有合理的解释,未必是后人的篡改和妄增。这些自注的真实性,也从侧面证明了白居易诗歌文本保存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6.
与魏晋南北朝相比,唐代婚姻观念与婚姻形态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士大夫婚姻缔结重进士、重文学才子,就婚妻家、夫随妻居等姻娅群居现象越来越多。这些变化催生出众多姻娅诗群。姻娅诗群形式多样,经常开展文学揄扬、唱酬、宴集等活动,对提升家族文学水平、扩大家族文学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姻娅诗群的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使家族文学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进而对时代诗歌风尚的形成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7.
陆路 《学术研究》2022,(5):170-176
岭南早在汉代就有文学活动,苍梧郡诗歌起步较早,创作诗歌较多的则是后来的岭南政治中心南海郡和来往岭南的要道所在的始兴郡。东晋王叔之对岭南风光的描绘,使岭南成为推进山水诗成熟的试验地。南朝齐时范云和梁陈之际江总在岭南时的描写岭南风土等文学活动,对岭南诗歌创作有一定推动作用。对于岭南诗的考索分析可为岭南文学和文学地理的研究提供某些基础。  相似文献   
198.
英国诗人理查德·伯恩嘉藤是当今欧美文学界了解中国易经文化的最重要的研究专家之一。一方面,伯恩嘉藤早与《易经》结缘,深受易经文化的影响,着迷于其中博大精深的世界,潜心研究达五十余载;另一方面,他积极模仿《易经》进行诗歌创作,其诗集《易》便是2016的诗作。他借助诗歌创作,从诗歌的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诠释《易经》的深刻内涵,再现易经文化的无穷魅力,促进了易经文化在国外的传承与接受,也让更多读者了解其与众不同的诗歌,体现了诗歌的神奇魅力。伯恩嘉藤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出版了诗歌、散文、译著等数十部,有些诗作被译成90多种语言,在欧美文坛享有盛誉。此外,他是20世纪70年代"剑桥国际诗歌节"的开创者,也是几十年来"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的策划人,值得中国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99.
当"变老"让大多数人变得孱弱无助时,叶芝却因"变老"而更加坚强有力。其秘诀之一是其"矛盾"意识。叶芝不甘于随"变老"而来的止息,他不断地制造矛盾并掌控矛盾,让生命在矛盾中绽放活力。叶芝以"变老"为主题的诗歌是其"矛盾"意识的最好阐释。  相似文献   
200.
符号学不仅是当前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显学,而且也是当今诗歌研究的重要方法,只是在中国国内,很少有学者做这方面的尝试.但有一个例外:钱钟书先生多次在讨论中国古典诗歌时应用符号学的观念,可惜的是至今这笔宝贵财富没有人加以阐释和发展.介绍罗曼·雅克布森、罗兰·巴尔特、R.P.布拉克墨尔、迈克尔·里法台尔等人的符号学诗歌研究,并将国外的研究与钱钟书的观念作对照,用中国当代诗歌中的例子,说明这些原理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