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5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76篇
管理学   11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66篇
人才学   10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242篇
理论方法论   411篇
综合类   5999篇
社会学   518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535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702篇
  2011年   803篇
  2010年   757篇
  2009年   731篇
  2008年   697篇
  2007年   596篇
  2006年   470篇
  2005年   443篇
  2004年   457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出土的唐代墓志中出现了较多的归葬现象:从唐帝国的边缘地区归葬于国家的中心长安、洛阳。唐代国家观念中的天下观与家国观,蕴含着地域观念和家族观念:地域上是对天下中心的王朝核心区的归属与认同,家族上以忠孝方式表达对家国的忠诚。这为分析唐代的国家认同提供了理路。迁葬或归葬这种耗资巨大的行为仪式即唐代士大夫阶层朴素的国家认同的表达方式。分析唐人的国家认同与唐代社会的互动,有助于吸取历史养分,理解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促进现代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222.
焦宝 《东方论坛》2011,(1):83-87,109
赵执信是清初山左诗人群体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其诗文、诗学理论、诗余乃至书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时期以来,赵执信研究在学界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具体有赵执信概论性研究、赵执信诗文及诗歌理论研究、赵执信与王渔洋关系及其交游行迹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23.
于豹文是天津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一生中既领略过中进士的喜悦,又品尝过“归班”不仕的痛苦,其宏图不得施展,壮志难以实现,内心遂郁结着一股复杂而又千回百转的情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当于豹文内心的情志被抒发出来以后,便有了一部《南冈诗草》,这既是于豹文一己之感怀,又是清朝中期某些文人心态的一个缩影,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另外,于豹文是沈德潜的朋友,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沈德潜“格调说”的一些影-向,但同时又有自己的创见,其艺术成就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24.
吐蕃时期昌都社会历史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呷 《西藏研究》2002,(3):90-96
7世纪初 ,吐蕃第 3 2代赞普松赞干布率部南征北战 ,削平群雄 ,建起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的吐蕃王朝。随着吐蕃地方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 ,其实力不断得到壮大 ,为松赞干布最后统一青藏高原创造了条件。位于藏东的昌都地区就是在吐蕃强盛时期被征服的。吐蕃武力东扩并占据昌都等康区地方 ,是在松赞干布去世后的噶尔家族专权时期。 65 6年 ,禄东赞 (噶尔·东赞域宋 )率兵攻白兰 ,使党项畏逼 ,请求唐中央王朝支持其举部内迁 ,而留在今川西、甘南、青海东南部的党项人即归吐蕃治下。 680年 ,吐蕃攻陷唐安戎城 (今四川茂汶境内 ) ;西河河蛮与其…  相似文献   
225.
李銮宣是清代中叶亦官亦诗的杰出人物,诗作数量可观。对其谪戍新疆期间创作的二百余首诗进行研究,发现其在戍地的诗歌异于前作,风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呈现出汪洋恣肆、怪奇多变、豪迈激荡的特点;多采用歌行体进行创作。究其变化的原因有创作空间的变迁、西域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固有的诗歌传统等几个方面。谪戍新疆,成就了李銮宣诗歌创作的提升,丰富了诗人的创作内容和风格。  相似文献   
226.
有唐一代,是中国文学的繁荣时期,可谓诗文众体皆备。唐传奇的创作与发展,使得中国小说走向成熟。由于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唐代的医学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医学在医经、医方、本草、针灸等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唐代,文人通医的现象已相当普遍,他们创作了大量与医药相关的文学作品。优美的语言、艺术的思维,既丰富了中医药的文化内涵,又从更广泛的层面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相似文献   
227.
评价理论中的态度、介入、级差系统与文本的文体风格、审美价值密切相关。因此,评价理论与翻译实践、翻译批评也存在紧密关联。诗歌英译的关键是将原文的“美”移植到译文。然而,因主体差异,译者与原作者往往对同样客体持有不同的评价态度。以《钗头凤》三个英译本为例,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作者与译者审美及价值观的异同,探索衡量译文质量的有效标准,并以此探究评价意义承载的文化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28.
明清之际诗歌中的"牡丹"意象普遍具有沉痛的时代烙印,与特殊的士人心态紧密相联。首先,与传统牡丹诗往往给人以歌舞升平、富贵美好的感受恰好相反,它被赋予了"故国"的象征意蕴,常常唤起诗人国破家亡、身世飘零的痛楚与繁华易逝的悲伤。其次,因其"故国"的象征意蕴,它还能使诗人重温旧梦,暂时忘怀现实的痛苦,获得片刻美好的体验,成为诗人"借以娱目肆志"的灵魂遁逃之所。再次,在象征富贵繁华的基础上,发展了象征内在人格精神之"富贵"的全新内涵。  相似文献   
229.
白连春是当代诗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体。通过对白连春诗歌的全面解读,认为白连春诗歌主要体现在对乡村与城市生活的苦难叙述和庄稼的礼赞方面,表达了诗人对苦难生活的真切体验和人民性的深刻理解,折射出作为一个底层农民游走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所经历的苦难生活的关注力度和叙述能力,表现出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230.
韩国对于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研究视角,在1992年韩中两国建交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通过诗歌认识当时的政治指向并判断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主要还是韩中学者共同交流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视角。韩方学者在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研究视角上存在着根本差异,或将作品本身同现实割裂开来,视作独立的个体,或试图实证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或全盘收容西方在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时的方法论。而这些研究视角又都受到资料匮乏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