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出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产业化的现实,雷蒙德·威廉斯提出了文化唯物论,反对马克思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理论,主张恢复完整的社会物质过程,特别是要恢复文化生产作为社会的、物质的过程的一面,亦即反对区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生产实践”是文化唯物论的落脚处,由此衍生出“实践意识”“文化实践”这两个概念,它们共同支撑了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因“实践意识”概念,“意识形态”便能转回到具体的、实践的维度中去了。因“文化实践”概念,便可以用作为整体的社会过程的“文化”来取消物质生产与精神活动的区分,用文化传统与文化实践取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并以“霸权”概念强调整体的社会过程中的主导性与控制性,亦即一种政治性。可以看出,对社会内部的各种相互关系作出分析以认定文化唯物论的根本观点,便是文化社会学。威廉斯的理论是错误的:第一,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的需求后,人们才能从事其他方面的生产。第二,与经济生产的产品亦即物质产品的功能是物质性不同的是,文化生产的产品的功能是精神性的,因而必然具有或明或暗的意识形态性。这两点恰恰是威廉斯所不愿意看到的。第三,威廉斯没有弄明白的是,文化产业化,是文化产品的物质载体的...  相似文献   
22.
陈云哲学思想的特点是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价值和方法论本质,体现立场、观点和方法相统一的致思倾向,其"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和"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新概括.陈云哲学思想启示我们要进一步端正对学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打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底,发扬"只唯实"的科学精神,把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  相似文献   
23.
马克思实践人学的理论起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人学思想;马克思实践人学的起点是自我意识哲学,推动原则是黑格尔的人学辩证法,而其哲学立足点是费尔巴哈的人学唯物论;马克思实践人学实现了对传统人学的思想变革。  相似文献   
24.
梁顺平 《南都学坛》2012,32(4):136-137
<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积极、进取和乐观的趋势,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崇尚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及消极悲观的趋向。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原理,实施"三贴近、以人为本"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原理要求我们凡事都要做到一切  相似文献   
25.
王开岭 《社区》2011,(11):48-49
很久了,主流世界由三种强人组成:追随神(比如耶稣、佛祖、孔圣人)的人,不信奉任何神的人(比如唯物论者),什么都不信的人(虚无主义者)。  相似文献   
26.
张岱年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是上一个世纪我国为数极少的几个能在会通中西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他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并认同于马克思主义,在开发儒家思想资源建构价值论方面,其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他的学说就像他的做人一样,真诚而平实。他重视中国哲学中的“学”的实践意义,在新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他批评唯心主义哲学,但又执着于理想的追求。他不认同以往哲学中的本体概念,而把人之生命的终极意义托付于唯物主义的“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27.
一、答题不规范的表现1.答题方向性错误,即就是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常识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学生用唯物论的知识来  相似文献   
28.
张岱年先生创始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新唯物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又进行了新的理论创造,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以辩证唯物论为主线,以辩证法及逻辑分析为方法,以“一本多级”为基础,以社会性的“实践”为中心,以“与群为一”为指归。新唯物论不但实现了对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而且在辩证唯物论的基础上对现代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优秀传统做了初步综合,在中、西、马之间尝试建立了良性互动、圆融贯通的格局。“新唯物论”是一个具有开放性、成长性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29.
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通过深入研究和考证,澄清荒诞的鬼神故事,揭露事物的真相。书中许多地方深入剖析并质疑批判了得道升天、长命不死等迷信说法,并对社会生活中的厚葬之歪风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具有可贵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0.
认识对象从具体到抽象,人们对于对象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遵循这个规律。广义唯物论把客观世界的一般共同性“存在”作为研究对象,并把认识论的唯物论主义原则应用于对这个对象的研究中,使对于“存在”的认识走向了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