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2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41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就马克思主义而言,真正需要我们始终坚持的东西其实只有一个,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终极价值.这种新的解释不会像传统解释那样,既不易说清,也无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终极价值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指认有理论与现实方面的依据.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可由健寿、富裕、和谐、自由这四大社会终极价值目标标示.有了它们,如何发展社会的问题立刻就会变得简明起来,这就是采用好主义的方式:怎么有利于社会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我们就应怎么做.  相似文献   
2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明确的出土文献重新梳理副词""。通过""在殷商卜辞、两周金文、战国文献中的语法位置、语法意义的分析,发现语气副词""向范围副词""转化的过程。范围副词""至迟在战国时期出现,语气副词""仍继续存在,后者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3.
“群己之辩”在中国哲学史上源远流长,古代哲学家以“群体重于个人”作出解答,近代哲学家们在此问题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要求“尊重个性,发展自我”,并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这些新特点的产生又有它深厚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24.
由于科技发展的一些负面影响,许多人认为科学与道德是对立的.学校道德教育受其影响,陷入 "科学"的迷途,由此造成了科技时代学校道德教育失真.事实上,科学与道德是相互蕴涵,相互促进的.学校道德教育需要在认清这种互蕴关系的前提下,发挥自身优势,寻求科学与道德、真与善相得益彰和谐共进之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5.
在《识三十颂》的四个译本中vijāna与vijapti及vijaptimātratā的语义与义理有各不相同的内涵,以“识”迻译vijaptimātratā,并非玄奘未经考虑的做法,即使以安慧《三十识释》(或译《识三十论》)来看,也难说就是“误译”,更谈不上由此“误译”而引来的研究识的千年“误区”。  相似文献   
26.
西方主义既源自西方,也来自东方。西方主义者眼中的西方社会犯有四重罪:西方现代城市化、西方商业化、西方工具理性和科学主义、西方开放社会无宗教信仰与性道德混乱。从上述四个方面分析西方的人文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的批判,辨析根植西方的西方主义者如何被伯鲁马视为"敌视"自己的国家,厘清源自西方的西方主义者与反西方主义者的双方辩驳,为误读西方主义这一当代社会思潮的中国读者提供看待东西方社会的不同视角,有益于国人在传统向现代性转型期和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摒弃非黑即白的僵化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7.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情"的美学观和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以生死轮回的独创性手法,拓展了中国古典戏剧的表现领域。《牡丹亭》所承载的文学意蕴满含着"情"的独特内涵,同程朱理学的"理"形成了对抗之力。汤显祖所追求的人性解放,对爱情婚姻的自由,是其戏剧精神的深蕴之意。通过对"情"美学观的深度探析,进一步深透其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8.
高小康 《文史哲》2002,(1):82-85
从学术理路上看,清代的国学较多地具有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性”,而王阳明的心学则更多地带有个人的主观意志倾向,所以心学在清代学者的心目中地位不高。从时代环境来看,清代统治者对知识分子的压制和利用,也是导致心学凋落的主要原因。然而尽管如此,王阳明心学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自主需要仍然隐藏在像戴震这样的正统学术大师的内心深处。与此相反,清代学术讲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却未能表达个人道德意志的需要,这不能不说是人文学术的一种衰落。  相似文献   
29.
曾鹰  梁斐 《学术论坛》2006,(1):178-180
中国传统科技文化虽蕴涵丰富的科学精神,但近代之后,其固有的缺陷日益凸现,以至沦为科技发展的桎梏。21世纪的中国,科技社会正开启全面的转型,新的科学文化重构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对传统科技文化与现代科学思想的整合进行理性反思,以寻求更好的进路。  相似文献   
30.
王向清 《船山学刊》2002,(1):30-33,38
19世纪中叶是中西文化开始猛烈碰撞的时代,是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走向亡国灭种的水深火热时代。“中国向何处去”成了当时时代的中心问题。积弱积病的中国如何摆脱厄运,走向富强,就成了当时的爱国知识分子苦苦思索的问题。魏源,这个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先行者,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试图从哲学的高度回答“中国向何处”这一时代的中心问题。他的哲学思想所折射的是中西交汇之流、古今贯通之道。尽管其哲学思想在不少方面固守着传统的迂阔,但更多的是散发着近代的气息,成为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先导。“中国近代哲学革命”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