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305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G.埃文斯是专名指称理论最新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专名指称理论继承了克里普特的因果历史指称理论,强调决定专名指称的事实和社会历史因素,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专名的"制造者"、"消费者"以及"专名使用语言实践"等新概念。埃文斯认为,如果有一个对象X被一个专名NN的"制造者"们经常且连贯地辨认为X的指称,那么这个对象X就是NN的指称。埃文斯的专名指称理论为解决"如何确定专名的指称"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2.
上海方言人称代词中大量存在着单数人称代词和复数人称代词相互混用的现象,且在单复数混用和单复数专用上似乎并没有明确的界线。但在实际的语言使用过程中,交际双方却很少因此出现理解上的歧义或阻碍。从语法形式分析、领属助词判别、亲属名称判别、心理方位判别、物权关系判别等多维视角来看,上海方言人称代词的单复数指称存在一个可以称为"群(Community)"概念的内部规约机制。"群"概念比语义场理论更为灵活,其范围界定取决于交际语境的需要,从而使人称代词在单复数混用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它的清晰指向。  相似文献   
73.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少数敏感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自由的两种概念作了区分。虽然他们在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含义上与伯林的阐释基本相同,但对二者的态度与对二者关系的处理则截然有别。张申府与吴恩裕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更为偏爱积极自由。张佛泉把自由分为两个指称,他虽然极力抨击积极自由,但也认为第一指称下的自由与第二指称下的自由并不冲突,二者毋宁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74.
同一性是哲学讨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同一性的不同认识中,共相的同一易于导致含混,而观念的同一陷于主观,因此同一指个体的同一.莱布尼茨将个体的同一与性质联系起来讨论,对弗雷格、罗素、蒯因、克里普克等人的同一性理论具有深刻影响.同一性既涉及所指,又涉及涵义,与指称理论密切相关,是关于个体自身同一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指称意义和字面意义背离方面分析了"夫妻肺片"传统译文错误原因。并从文化角度探讨了《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的译文只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不注意文化移植,会出现"文化吞并"现象。  相似文献   
76.
日汉指示词分别有一个中性词"この人"、"这"用来指人."これ"、"这个"直接指人时受限制,原则上两者都不能用于指称上司、长辈,但可以指称亲属或关系亲密的人."这个"的使用范围比"これ"广,在非正式场合,当关系亲密或带有调侃之意时,既使指称对象是上司或长辈也可使用"这个",但"これ"无此用法."この方"、"こちら"为敬意表达,与"这位"对应."'こ-/这-'+时间语素"都可以表示以发话时间为基准的不远的过去或不久的将来,但汉语没有"这里+时间"的表达.  相似文献   
77.
时间词"将来"的词汇化历程及其指称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时间词"将来"来源于古代汉语中同形的动词性短语"将来".通过指称化这一语言运用机制,"将来"实现了从动词性短语到名词的转变,并为其最终演变成词创造了条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句法位置和功能的不断变化,"将来"最终演变成现代汉语的时间词.指称化对"将来"的词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句法环境的改变则是其词汇化进程的直接推动力.  相似文献   
78.
以往对指称人际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把指称置于社会的语境之中,研究其表达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权势等关系。本文从人民网抽选了三位外交发言人记者会问答实录各一篇,着重于探讨语篇中我、我们与中国/中方/中国政府作为命题的主语成分与其外指功能所赋予的人际功能。分析发现,外交发言人趋向于在不能提供明确信息的地方使用我,在人际意义较浓的地方使用我们,在需强调立场的时候使用中国/中方/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79.
传统观点认为先天真理一定是必然真理,后天真理一定是偶然真理,S.克里普克对此提出了挑战。他主张所有的名称的同一性陈述都是必然的,虽然它们常常只能凭经验才能被认识。对此我们可以给出如下解释:名称的同一性陈述并非关于世界是怎样的,它们的真假仅由我们的语言决定。但我们的语言并非与实际世界完全脱离,而是在实际世界中通过我们的活动建立的。这就是后天必然真理之所以可能。  相似文献   
80.
分析哲学对知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首先在于它改变了哲学的提问方式,因为在分析哲学家们看来,在问"什么是真的?"之前,我们并没有回答我们能否对这样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即"我们能否正确地表述真?"同样可以问的是:在问"什么是因果关系之前",我们能否正确地表述因果关系?因此分析哲学要求我们首先去考察对因果关系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