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179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81篇
人才学   39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719篇
理论方法论   143篇
综合类   1565篇
社会学   261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近代西方内地会传教士在新疆的活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考察了近代西方基督教内地会传教士在新疆的活动情况.文中根据外文和中文档案资料对内地会乌鲁木齐传教点的创办时间、"瑞华内地会"与瑞典传教团的区别、新疆内地会传教士的人数和往来情况、维吾尔和哈萨克文《圣经》的翻译和印刷以及内地会的活动性质等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962.
龙钢华 《学术论坛》2003,46(5):98-100
基于爱人基础上的仁学思想,是孔子对文艺价值定位的第一标准。"仁"、"美"、"善"三者相通,这是人道主义和艺术本体论相结合的最初表述,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实践这一理论,既可优化文艺的生态环境,又可提升文艺作品的品位,并"生产完整的人",让人类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963.
林丹 《江淮论坛》2003,(4):76-80
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是智者学派在哲学上的贡献.但是非建设性的极端、盲目怀疑将导向否定一切价值的虚无主义.在"虚无"的沙漠上出现了希腊哲学的伟大转折--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它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是许多哲学家的热切追求,但是未经反思、批判的"理想"恰恰最容易成为人间灾难的根源.怀疑主义与理想主义不应相互扼杀,而应形成一种相互批判、相互激发、相互容纳的局面.  相似文献   
964.
余华的早期小说中,暴力是贯穿其中的基本景观,在其为我们构筑的鲜活血腥的暴力世界中人性之恶被揭露的痛快淋漓、毫无遮掩。我们透过余华后期创作《在细雨中呼喊》到后来的《许三观卖血记》直到《活着》这条写作脉络,可以清晰的体悟到作者笔下表现人性之恶的暴力、血腥、冷酷正逐渐被温情、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人性的复归所替代,表现出了一种人性恶向人性善的贴近与转变。  相似文献   
965.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副会长孙关龙《加强改革创新力度 开创中国年鉴事业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在第九届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学术年会上的主题报告》一文论述了改革创新正在成为中国年鉴事业的主旋律、分析了我国年鉴事业当前由计划经济时代的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创新力度,以开创中国年鉴事业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66.
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述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招成 《社会科学》2003,(5):96-103
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简称华洋义赈会)是民国时期专门赈济我国天灾的最大的民间性国际赈灾机构。为防救农村灾害并复兴农村,华洋义赈会举办了急赈、工赈、农赈,在河北倡办了农村合作社,后来逐渐推广到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陕西等省,还举办了农事、林事试验场、农事讲习所等,从实践中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救灾”、“防灾救灾”等颇有特色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发展、完善了一套赈灾运作机制,并成为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先驱。  相似文献   
967.
从心体的内涵、心体的存在状态和心体所表征的境界看,阳明四句教的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也是阳明立足儒门、融摄道家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968.
老郎神信仰的民间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考证,将老郎神信仰形成的时间,从传统认为的清代推前至明代中晚期,并认为老郎神信仰的生成,是一个将老郎祖师不断神格化的过程。同时,从民间的角度出发,以老郎庙的建立和老郎会的举办为考察基点,探讨了老郎神信仰行业化、世俗化的过程及其文化意蕴。事实上,老郎神信仰,集中表现为人神扭合与分离的民间图腾崇拜形态。  相似文献   
969.
利玛窦在中国改换儒服通常被视为传教士“合儒”政策的表现之一 ,但利氏此举并非其个人独创 ,早在半个世纪前 ,耶稣会远东传教事业的开创者沙勿略及其同事就在日本采取了同样的行动 ,并随即引发了日本版的“礼仪之争”。无独有偶 ,印度的耶稣会士也面临同样的选择与争议。对这一普遍现象的探讨不仅可以揭示出历史事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而且会对今天日趋严重的文化或文明冲突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70.
张继军 《求是学刊》2006,33(6):38-42
善恶是道德评价体系的基本尺度,中国传统的关于“善”、“恶”的观念在殷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当中还缺乏一个现实的理性基础,其形成应始于殷末周初。在西周初年,虽然善、恶作为一对范畴,甚至是作为描述价值取向的单个概念还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善”和“恶”的观念已经开始应用于政治生活、祭祀活动、农业生产和人格评价等方面了,构成了当时社会价值评判的内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