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71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251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527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契约相对性原则是古典契约法的根本原则.随着利他契约的出现,契约权利和义务指向了第三人.于是人们认为契约相对性原则的根基已经动摇,契约相对性原则从此走向了衰落.但当前契约相对性原则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我们的任务不是千方百计去剔除它,而是探究如何对相对性原则的内核予以修正,赋予它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72.
陆碧霞 《学术论坛》2012,35(11):91-95
《物权法》第106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而学界对于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一直存有争议。文章通过论述善意取得的渊源和适用范围,评析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两种对立的观点,对比善意取得制度与不动产登记制度在保护第三人上的区别,论证《物权法》规定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对于保护交易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对《物权法》第106条所规定的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进行解释,以期在实践中正确把握和适用不动产的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73.
第三人侵害责任是一个在司法实践界和理论界都争议很大的话题。笔者试图通过对几个案例的法理分析提出笔者认为合理的第三人侵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74.
货物运输合同的性质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收货人为受益第三人.目前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合同的收货人属于“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之第三人.为保护收货人的信赖利益,在我国未来立法上应当将铁路运输合同中的收货人确定为具有第三人利益合同之受益人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75.
我国物权法同时采用公示生效主义和公示对抗主义两项物权变动规制模式,公示对抗主义是与债权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相伴随的,这一模式削弱了公示生效主义所产生的公信力,直接导致同一物上物权的冲突与对抗,造成了物权法的体系性矛盾。在物权法中应当摒弃公示对抗主义而单采公示生效主义。  相似文献   
7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各个领域里学术研究的水平也随之而提高。这些发展使笔者这样“身在美营心在汉”的海外学者心中十分高兴。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有许多问题隐藏在这些令人欣喜的发展中。其中一些如果不加以纠正。最终会导致国内学术研究的发展停滞不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广大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在高校中还担当着培养下一代学者的重任,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有长远的负面作用。这些问题令我们感到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77.
我国香港、台湾、澳门地区的民事诉讼法都对诉讼第三人制度做了详细的规定,相比之下,大陆地区的民事诉讼法对诉讼第三人制度却规定的极为简略,制度设置上存在很多缺陷,尤其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应该完善。在诉讼诈害时,应该允许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而将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分解为准独立第三人和辅助参加人。  相似文献   
78.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比较其他国家对于该制度的设立模式,依据当初设立该制度时的立法目的以及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的功能,提出把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分为准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辅助参加人,以此确定不同类型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义务,以完善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79.
邢宝头 《理论界》2007,(11):83-84
第三人利益合同因其具有独特的法律价值,已经得到两大法系国家法律的普遍承认,但由于第三人并不是合同的当事人,因此,第三人的权利因何取得、如何取得、取得何种权利必须给予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第三人利益合同设立的目的。  相似文献   
80.
善意取得制度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意取得制度并不仅仅是财产权的保护和交易保护之间的简单取舍,它更重要的目的是在财产所有者和善意购买者之间分配无权处分行为引起的交易风险。经济分析表明,善意取得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过失责任规则,通过为买方制定合理的"善意"标准,它能同时为财产所有者和善意购买者双方提供有效的行为激励,从而实现了最小化交易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