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39篇 |
免费 | 214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37篇 |
劳动科学 | 16篇 |
民族学 | 294篇 |
人才学 | 184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3121篇 |
理论方法论 | 478篇 |
综合类 | 6743篇 |
社会学 | 550篇 |
统计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36篇 |
2022年 | 174篇 |
2021年 | 226篇 |
2020年 | 202篇 |
2019年 | 174篇 |
2018年 | 80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197篇 |
2015年 | 306篇 |
2014年 | 502篇 |
2013年 | 507篇 |
2012年 | 639篇 |
2011年 | 706篇 |
2010年 | 764篇 |
2009年 | 744篇 |
2008年 | 883篇 |
2007年 | 781篇 |
2006年 | 717篇 |
2005年 | 649篇 |
2004年 | 640篇 |
2003年 | 523篇 |
2002年 | 489篇 |
2001年 | 405篇 |
2000年 | 319篇 |
1999年 | 189篇 |
1998年 | 128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41.
新时期以来,西方审美现代性思潮在中国得到了积极的响应,文艺学研究中的审美主义倾向便是典型代表.客观地说,审美现代性思潮在推进我国文艺学研究的不断深化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2.
六艺中的乐、射、御与体育、美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向东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98-102
六艺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在夏商之时 ,已有六艺教育的基本内容 ,但并不完善。乐在当时是排在首位 ,礼是排在从属的位置。到了周代 ,六艺的内容确定下来 ,形成了以礼为首 ,包含有德、智、体、美的完整的教育内容。礼同乐、射、御等体育、艺术教育内容的结合 ,表现了中国古代教育中美育的特点。礼的核心是维系宗法社会的根本 ,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行事的基本准则。它同乐、射、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最终实行政教合一 ,适应周代宗法社会的需要 ,为统治者培养合格人才。美育在乐、射、御中得到了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表现 ,在造就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人格境界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43.
徐诚诚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77-78,82
宋词在中国和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辛弃疾作为宋词的代表人物,其词更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翻译美学将翻译与美学结合起来,对诗词的英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此拟从翻译美学角度来探讨辛弃疾词英译中的审美再现,看辛词英译是否满足审美再现的四个基本要求,以期为辛词及宋词的英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4.
审美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众多高校仍未对它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从审美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应将美育作为必修课的建议,并从文学和艺术两方面论述它对当代大学生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5.
本文从“文学价值的转型”、“语言意识的觉醒”、“‘形式’的独立”三个方面 ,考察了先锋作家的文学观念。认为其所持“反对非审美因素对文艺的干扰 ,以此还原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的文学主张 ,有助于维护和伸张文学的特殊性和自主性 ,使文学文本的审美特征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 ,体现了作家个性与文学个性的双重觉醒 ;但先锋作家试图完全排除文学的社会性 ,只追求文学的纯粹审美本性的认识是极其片面的 相似文献
146.
卢卡契关于第1信号系统与审美心理机制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他对巴甫洛夫困惑的突围,对意识和无意识活动生理转化的认识,对不同审美创造个体的对比分析,以及对第1信号系统激发性综合在审美创造中的特殊意义和功能的阐明上。 相似文献
147.
启蒙在今天非但没有过时,而且是当务之急,"新启蒙主义"的提出系基于历史的、理论的与现实的深层需求.作为一种新的启蒙方法和途径,新启蒙主义以作为审美问题的"人性启蒙"为探讨的核心命题.它应该包括人性解放一人性上升一人格完成,这样的一个"三部曲"联贯合成起来才能够真正走上启蒙之途,从而通往人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8.
刘云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
人文思想资源是研究人的精神世界的科学,对构成人的思维智慧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人文思想资源的浸润,人的认识和判断将是残缺和畸异的。 相似文献
149.
张晶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阐述的有关意象的美学思想,上承《周易》的“象”论;将“意象”凝定为一个稳定的审美范畴,并深入地、多角度地论述了意象的物化过程。刘勰所谓的“意象”,包括“声文”、“形文”两个维度的内涵,这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刘勰还将“比”、“兴”与意象联系起来,作为意象的不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0.
死生契阔的生命完满:魏晋审美文化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是重“生”的文化 ,整个文化体系中对于“生”的热衷与长生不老的渴望 ,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到了魏晋时代 ,随着当时人们个性意识的不断强化、审美意识的不断深化 ,以及玄学思辨体系的确立 ,人们对有限的生命形体和无限的生命底蕴进行深入思索。这种思索具象地表现于生命形态的体认 ,便是由延长生命的长度转向了增加生命的密度 ;表现于生命哲学 ,便是由“生”向“死”的转化 ,而从形上的角度看 ,“死”是对生命本质的追问与思考 ,因此正是这种转化 ,促成了魏晋审美文化的最终转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