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英汉明喻喻体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喻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喻体的运用却有很大差异。文章从文化角度,通过分析地域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文学作品等五个方面来探讨两种语言中明喻喻体的不同及其体现的文化差异,从而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   
82.
通过喻体对照探讨英汉比喻互译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通过英汉喻体对照以探讨英汉比喻形象互译的途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比喻更往往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故比喻形象 的翻译是难中之首。笔者认为,喻体的处理是关键,译者须在保留原喻体、转换原喻体和舍 弃原喻体三者间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83.
传统的隐喻研究只限于对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如今隐喻研究已超越语言本身的范围,人们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本质.在Lakoff和Johnson(1980)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隐喻概念,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隐喻的特点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借助于表示具体事物的概念来表达抽象的概念.隐喻使人类认知思维对不相关的事物产生相似联想,利用对不同事物感知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是人类组织经验的工具,开拓了人类认识事物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4.
语言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 ,并且有着反映该民族独特文化的特殊语汇或成语典故 ,因此译者在英汉互译的实践中常会碰到喻体形象的翻译受到限制的问题。译者只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就能保持原语语言的能指意义 ,尽量减少原语文化的内容流失  相似文献   
85.
隐喻是一种文化现象,要受到文化传统、文化体系以及语言结构的影响与制约,这决定了隐喻的民族差异与文化差异。从英汉隐喻词中对喻体的选择与词的内部结构两方面探究英、汉文化在隐喻词上所体现出来的共性与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86.
对英汉习语中的动物词语作了系统的分析和对比 ,发现用动物设喻来比拟人物的品质特征是英汉习语的一种共有现象。受两种文化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的影响 ,动物词语中喻体与喻义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对应及非对应关系。揭示出汉英两种语系在动物喻体的选择上存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87.
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词,其因动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而被赋予不同的寓意。其中,有些动物词具有丰富的喻义和象征意义,常被喻指有关人物的外貌、品质、动作、特征,或说明抽象的事理,揭示事物的本质,阐述具有民族特色的处世哲学;有些动物词在神话和传说里有特殊的指称;有些动物词表示动物的叫声。此外,英语中还有很多表示动物群体的量词以及揭示人类与动物密切关系的动物词。  相似文献   
88.
比喻是修辞学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形成规律俄汉语里大同小异 ,而且各自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通过喻体、喻理两方面来分析归纳两种语言中的比喻 ,可仔细体会各自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9.
潘震 《民族论坛》2010,(8):54-55
古诗英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一种认知行为。在翻译过程中,较为成功的译文必然是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具有一致或相似的"喻体共知性",即要衡量汉语隐喻中的喻体意象、内涵、功能是否已在英语译文中保持下来,发挥着与在汉语中同样的作用。可以说,力求中文认知域的意象与英译文认知域所体现的意象基本相同,是我们翻译隐喻的要件之一。  相似文献   
90.
对于《古兰经》中是否存在有喻义的经文,伊斯兰各教义学派几乎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赞成存在喻义者以穆阿泰齐勒为主,反对存在喻义者以伊本·泰米叶最为出名。喻义与实义之争论,与各派的教义密切相关,分歧凸现了各派在真主本体与属性上认识的差异。双方围绕《古兰经》的思辨很大程度上是中世纪伊斯兰哲学思辨的启蒙,也是伊斯兰哲学思辨的延续。它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古兰经》的认知,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古兰经》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