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06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178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597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文中用萧士旧注中以“赧郎”为笑语,乃歌者助语之词为据,且证以元代杨维桢《竹枝词》和楼西滨的解释以坚其说,从而对李白《炉火照天地》一持重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22.
学潮视野下的《青春之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之歌>对胡适学潮观的批判和对学生运动的描写呈现了自己的特点.它与作为小说主脉的林道静阶级意识觉醒的线性叙述之间的某种差异,给我们提供了在学潮视野下重建一个充满对峙与对话空间的契机.这一学潮视野的参照,或许将有利于我们对<青春之歌>做出更为同情的了解.  相似文献   
223.
碟影重重 CD     
《半岛新生活》2004,(17):17
  相似文献   
224.
《安世房中歌》是汉初的宗庙祭乐,也是汉代贵族乐府的代表作之一。其诗句既赞颂汉高祖刘邦的功德,又向后世统治者宣示汉家治天下之道。汉帝国建立初始,在政治文化构建方面遇到了诸多困难,《安世房中歌》对此作了回应,以宗庙祭乐之形式唱出了解决汉初困局的方法。而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又使其成为汉代儒学昌盛之先声。  相似文献   
225.
东汉《白狼歌》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夷汉"双语"互译的民族志文献资料和民族历史语言资料,承载了丰富的政治文化内涵,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它不仅鲜活地体现了东汉时期白狼、槃木、唐菆等西南夷各族对东汉王朝的政治认同,还体现了汉王朝最高统治者及各级官吏的"大一统"政治理念,是汉代西南边疆地区民族融合、边疆开发、西南夷政治心理成长演变和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进程的重要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26.
今传古琴曲《秋风词》,其曲词多被认为是李白诗作,然曲词前半确为李白《三五七言》,后半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宋罗烨《醉翁谈录》己集卷一《烟粉欢合》中《意娘与李生相思歌》一诗,乃是删写该诗最后八句而成。古琴曲《湘妃怨》的曲词,也是出于对《意娘与李生相思歌》中“君在湘江头,儿在湘江尾”两句的附会,在该诗的整体基础上进行增删而成。古琴音乐创制在历代典籍中寻找曲词文本的传统,《湘妃怨》与《古秋风》自身音乐属性的相似,琴乐良好的大众传播基础,导致了所谓“李白《秋风词》”的产生和广泛误传,并在当代通过发达的出版业,在一般作者、读者以及非古代文学专业方向学者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7.
“七年战争”时期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惨烈的欧洲战局都在呼唤强人政治的登台亮相,恰逢此时《尼伯龙人之歌》重见天日。这部史诗演绎的虽是中古神话,召唤的却是英雄化的当代君主和对神圣共同体的重新认同。聚集在苏黎世以波德默为代表的史诗研究者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史诗里的爱国-复仇主题带入18世纪中叶的战争语境,并期待一部专属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英雄史诗问世,这样的集体阐释倾向无疑与德意志早期爱国主义话语以及原初民族主义意识密切相关。本文从时代背景角度考察《尼伯龙人之歌》早期接受史背后的政治意图,并深入解析君主英雄化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228.
季仲玲 《南都学坛》2006,26(5):20-21
琴是两汉社会推崇的乐器,在汉代的演奏表现方式多元,汉画中琴的演奏主要有独奏、合奏、琴歌、乐舞、百戏伴奏等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29.
侗族大歌是我国较为少见的民间多声部合唱音乐,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以来,在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学界以及相关企业主体的推动下,侗族大歌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关注。然而,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侗族大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为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传播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充分运用现代化新技术更好地传承、传播侗族大歌;如何挖掘侗族大歌的传承、传播优势并找到可行性实施路径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将结合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试图探索出一条在新时代背景下侗族大歌现代化传承、传播与营销整合为完整产业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30.
陈先汀 《东南学术》2007,(6):161-165
刘氏词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词当协律,使歌妓可歌,不可逞才使气,方是本色.词作内容要反映社会现实,表现时代精神.太平时可留连光景、歌咏太平;国蹙主辱时要感时伤事、忧国忧民.但拒绝香艳词人的低俗粗鄙、狎昵淫靡之作,反对道学家对词的攻讦和压抑.其评词兼容并蓄,主张多样化风格.其对櫽括词和词中用典的理论有特出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