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61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1.
编纂于乾嘉汉学浓郁时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深受考据学风影响,其治经方法明显特征在于“以经释经”,其渊源于历代经学家所创发的利用经部文献互相释证的方法,就是综合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按照以本经文为主要、以后世儒说为次要的思维范式,从而形成了一个向内的、以本证、归纳演绎为主的严密系统的治经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表现《四库全书总目》经学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2.
读书两境界     
李国涛 《社区》2009,(29):5-5
读书有不同的境界。只说两种,一是求知。一是要人知。要人知者必炫学显己,以博得声望、功名之类。而求知者则深远得多,而且有时可以以功名及生命作牺牲。分明.后者显得更崇高,实际上也更有成就。从古到今,莫不如此。要说读书最多的人,在中国大约纪昀要算其中之一。他编《四库全书》,看的书能少吗?乾隆皇帝检查又紧,  相似文献   
93.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书籍万余种,清乾隆前中国古代重要书籍多已囊括其中,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极具价值.其所著录江西人著作甚多,然其讹误疏失亦在所不少,如<尚书纂传>、<江南野史>、<正思斋杂记>、<自堂存稿>诸书,于著者籍贯、字号、生平,或言之有误,或言之不详,或有疑问;以为宋刻本<集古录>篇目已无从核定;分析<洞麓堂集>、<华阳馆文集>之源流,或结论失误,或存有疑问.本文摭拾史志文献,略为考辨,凡七则.  相似文献   
94.
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典目录的集大成者.运用古典目录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将《总目》中著录的灾荒文献分类整理,有助于认识古代灾害应对思想的时代特点,同时也使得灾荒史研究在资料搜集方面呈现系统性.《总目》史部下始设“邦计”类,灾荒文献在这一类的著录最为具体;集部中的灾荒文献最为零散,且现今的灾害史研究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95.
四库全书总目》对晚明士人“以诗法解《诗经》”的风气严加痛斥,认为不过是簸弄聪明,终将变圣经为小品。馆臣对原本奠定天人秩序的“诗教”大义,包括讲筵启沃、引经筹今等经世内涵,均自有体会,但却因乾隆朝的政治环境而不敢正面发扬,只能抑之为“在经解中为别体”,转而在经学史梳理和考据实学上用力。民国已还,五四学人群趋以文学歌谣来认定《诗经》,仿佛晚明士人的异代知音,《诗经》最终也从一本确立价值规范的“经”典,变成吟咏性情的“歌谣”,诗教大义随之沦灭。然而可惜的是,五四学人的这些举措,并没有深入彼时社会的有机体之中,其本质是以一种否定性的目光看待自我,最终错过了从自身发现生机并有效落实他们所倡导价值的契机。  相似文献   
96.
《汉杂事秘辛》是杨慎从安宁州董氏处得到的一部颇具特点的文言小说。杨慎认为此书成书于东汉。胡震亨等人以书中所述史实与史传所载不符,认为此书非东汉人所撰。沈德符首次提出该书乃杨慎伪撰,并得到后世大多数人的认可。但通过考察可见,由沈德符“论定”,并经四库馆臣、周中孚等人层累地构建起来的杨慎伪撰说,其证据却仅有该书非成书于东汉及杨慎得书于董氏两点,且均不具有说服力。但遗憾的是,因四库馆臣对明代学者的傲慢态度,特别是对杨慎的成见过深,因此错失了得到真相的机会。而后人因未能细致梳理杨慎伪撰说的生成史,只是慑于四库馆臣及诸大家如梁启超等的分析,也错失了寻找真相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十分遗憾且值得认真加以反思的。  相似文献   
97.
宁侠 《阴山学刊》2012,(1):21-26,59
汇考依据《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参以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时间起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三十日,迄五十八年十月十九日,内地十八省皆备。各省汇奏次数合计180次,地方奏缴总量约计139 803部。从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四年,呈缴未出现持续上升趋势,而是一路波折;四十四年是地方缴送请毁书籍的最高潮,此后呈书数量持续下降,再无明...  相似文献   
98.
在经历了近两百年的研究历程后,世纪之初《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然而对《总目》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真正意义上的"总目学"尚未形成。《总目》研究具有分散性、自发性、偶然性的特点,这几方面都严重阻碍了《总目》研究的深化。《总目》以经、史、子、集四部涵盖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而《总目》研究却缺少严格意义上的"专人"、"专才",即并无经学家专治"总目经学",史学家专治"总目史学",戏曲学家专治"总目戏曲"。《总目》研究尚未达到"精"、"专"、"高"的层次。未来《总目》研究方向如何,怎样让《总目》研究成为一门"显学",学者需从哪些方面努力,作何种规划,这也是当下亟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
四库馆臣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对小说的去取非常严格。大体而言,他们遵循了四个隐在的原则,即崇真斥伪、贵古贱今、尚雅去鄙和选精去粗。其中,崇真斥伪是以"史乘"的标准判断小说的价值;贵古贱今表现了对宋代之前小说的重视;尚雅去鄙显示出对传奇、话本和长篇章回小说的鄙薄;选精去粗则体现了对小说作品优中选优的精品意识。这几种原则并非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参照,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00.
自省是中国古代君子和圣人必备的品格,也是当代中国人健全人格中积极自我观的优秀品格。中国人主要通过自察和自讼对自己进行自省,希望通过自省来改正过失、预防过失和提升自我。中国人的自省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影响,分别表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对自省在古今、中外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表明中国人的品格源自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同时还具有时代性,以及跨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中国人自省品格的养成受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