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05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5篇 |
劳动科学 | 34篇 |
民族学 | 818篇 |
人才学 | 38篇 |
人口学 | 135篇 |
丛书文集 | 573篇 |
理论方法论 | 153篇 |
综合类 | 1779篇 |
社会学 | 796篇 |
统计学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442篇 |
2013年 | 250篇 |
2012年 | 274篇 |
2011年 | 363篇 |
2010年 | 361篇 |
2009年 | 288篇 |
2008年 | 314篇 |
2007年 | 267篇 |
2006年 | 212篇 |
2005年 | 211篇 |
2004年 | 185篇 |
2003年 | 147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71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北回族"复合型经济"与宏观地缘构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以历史与现实、微观与宏观、区域与整体贯通一致的系统视角,尝试构建西北回族的整体性理论,提出"复合型经济"模式,并从"三块高原-两种经济类型"与"茶马互市"地理布点相吻合的关系,以及从"弱商业联系"到"强商业联系"的演进过程,解释了回族经济的特点与原因,揭示现象背后复杂深刻的规律,并对回族生存过程中与外部发生的重要关系问题提出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12.
论回族群体心理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族群体心理具有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双重特性。传统特性构成了回族群体文化心理的内核,现代性构成了回族群体文化心理的外壳;传统性是回族群体的精神支柱,现代性是回族群体适应现实生活的必然选择;传统性主要表现在回族的宗教信仰活动之中,现代性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和追求知识的过程之中。保持回族文化的特色,关键在于传承其宗教信仰。现代化又是回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民以食为天”,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中国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生产方式。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食俗的一大特点。这与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及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而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这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以见到,并且这种聚食古俗一直沿袭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无疑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在食具方面,中国人乐于使用筷子。《礼记》中就曾有“饭黍无以箸”的记载,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经使用筷子进食了。筷子一般以竹制成,一双在手,运用自如,既简单经济,又方便实用。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赞为一种艺术创造,认为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人口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对人口的分布与变迁即人口空间区域形式的形成与发展十分关注,而回族正是在这个方面有着典型特征的人文共同体。回族人口地理学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杂散居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保障研究——以回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回族为例,从杂散居少数民族妇女发展的视角,阐述了回族妇女在婚姻家庭、社会保障、宗教信仰等方面所享有的权益,指出了杂散居地区回族妇女中所存在的早婚现象、家庭暴力、辍学等影响妇女发展的不利因素,并从正确对待婚姻形式、提倡晚婚晚育,提高妇女素质,关注社会性别的构建等方面积极探索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证了明清时期甘肃所属州县15位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当代科学的数字化趋势给古籍整理研究带来挑战和机遇,汉古籍文献数字化成果给我们很多启示。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回族古籍整理与研究将如何面对数字化,数字化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难题,是每个回族古籍整理研究者思考和关心的问题。本文提出并尝试着探讨这些问题,以期引起同行对回族古籍文献数字化的重视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新疆回族驼运业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自元代起始的徙居,地处丝绸之路孔道的新疆回族便开始了远距离经商贸易活动。作为集货物运输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商旅组织,回族驼运业随丝绸之路的兴衰而消长。到民国后,回族驼运业迅猛发展,在新疆驼运业中,规模最大,经营活动范围最广,资金最雄厚,社会影响最巨。本文依据田野调查资料及文献记载,对新疆回族驼运的组织与功能、通商路线与营运货物、驼运业兴起的原因及驼队的演变、新疆回族现在的经商运输情况等,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证了明清时期山西、江西、奉天、湖北所属州县14位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为祖国作出过重大历史贡献的回族在新时期也应该而且能够为祖国作出新的贡献,这些新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上结构性的贡献如义利统一、理欲平衡、公私兼顾;二是经济上的贡献如多元并举的产业理念、市场伦理;三是政治上的贡献如和谐理念和协商政治等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