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35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23篇 |
劳动科学 | 43篇 |
民族学 | 1039篇 |
人才学 | 53篇 |
人口学 | 174篇 |
丛书文集 | 718篇 |
理论方法论 | 196篇 |
综合类 | 2227篇 |
社会学 | 972篇 |
统计学 | 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533篇 |
2013年 | 308篇 |
2012年 | 331篇 |
2011年 | 439篇 |
2010年 | 467篇 |
2009年 | 353篇 |
2008年 | 421篇 |
2007年 | 341篇 |
2006年 | 263篇 |
2005年 | 272篇 |
2004年 | 244篇 |
2003年 | 179篇 |
2002年 | 190篇 |
2001年 | 211篇 |
2000年 | 183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76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教育救助的对象是有性别身份的,现行的教育救助因缺乏性别视角,未能很好关注处于教育边缘化的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妇女.依据对广西上林县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妇女教育状况的深入调查,呼吁以性别平等理念拓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救助的内涵及范围,积极干预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教育困境,为之提供必要的教育救助途径和手段,引导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妇女参与分享社会教育资源,依靠科技知识的力量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92.
93.
出生性别比升高与妇女社会边缘化的关联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全德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1):52-55
出生性别比升高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女性在公共生活领域乃至日常生活领域被某些特异的社会因素推向边缘化的一种自身地位下降或自我和群体价值缺失的显著标志。因此,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问题,其关键是要真正地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决策主流,大力形成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和道德规范,逐步扭转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以保证实行有利于女性健康发展的社会政策,改善女性的生存环境及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94.
作为象形文字的一种,汉字的形成和构造往往带有深刻的寓意。中国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地位,从汉字的构造,尤其是带有女旁汉字的构造,可以略见一斑。文章单从字的构造视角,对这些女旁汉字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妇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95.
开洁 《中国妇女(英文版)》2014,(4):64-65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它融汇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 相似文献
96.
《创建穆民总教院表》成书于宣统元年(1909年),出自我国近代伊斯兰教著名学者杨敬修(1870~1952)之手,文中疾呼中国穆斯林有识之士发扬爱国爱教传统,集资办学,以振兴回族文化教育,紧跟时代步伐。振聋发馈,反映出当时回族知识分子实现近代化的强烈愿望。资料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7.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山东回族农业经济、工商业经济在继承与发展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从而能够与汉族经济同步发展,并形成显著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98.
中国回族报刊迈入繁荣与拓展之前,它还经历了一个长达10年的充满探索与实验气氛的起步时期。从1915年至1925年的10年间,在国内出版的回族报刊虽然总数不多,但各具特点。本文从当时各种回族报刊共同以探索宗教理论,倡导民众教育之办刊宗旨出发,简要分析了回族报刊从萌芽走向繁荣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
青海回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青海回族文化旅游现状及开发前景的分析,提出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青海回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00.
在中南半岛的泰国北部清迈、清莱等府 (省 ) ,生活着来自中国云南近万人口的回族穆斯林侨胞 ,当地泰族用北部泰语将他们称之为“秦霍人”。作为中国回族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个派生族群 ,他们是明末清初以后 ,云南回族长期从事跨国长途马邦商贸活动、清末杜文秀领导的回民反清起义失败后的逃难、抗日战争和 1 949年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等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该族群至少已存在了 2 0 0年以上 ,至今仍保持着鲜明的云南回族穆斯林传统的宗教属性、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汉语方言。笔者根据今夏亲临其地的田野调查资料 ,对该族群的移民简史、路线、原因、现状作了扼要介绍 ,是国内对该族群的一篇报告 ,是中国回族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