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3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8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956篇 |
人才学 | 11篇 |
人口学 | 13篇 |
丛书文集 | 279篇 |
理论方法论 | 19篇 |
综合类 | 815篇 |
社会学 | 39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143篇 |
2013年 | 109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151篇 |
2010年 | 149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44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87篇 |
2004年 | 123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89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四川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在保持原有清真饮食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较多地、有选择地融入了四川饮食文化,以显著的“宗教性”、“兼容性”、“丰富性”为其个性特色,成为了四川饮食文化大系的一个支系,丰富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以晋江市陈埭镇七个回族村为例,探讨福建回族社区城市化之路,主要从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几个重要元素,即人口、土地、市场、企业与城市的互动关系的分析中,研究陈埭镇回族七村的城市化进程中的成就、经验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3.
西北回族"复合型经济"与宏观地缘构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以历史与现实、微观与宏观、区域与整体贯通一致的系统视角,尝试构建西北回族的整体性理论,提出"复合型经济"模式,并从"三块高原-两种经济类型"与"茶马互市"地理布点相吻合的关系,以及从"弱商业联系"到"强商业联系"的演进过程,解释了回族经济的特点与原因,揭示现象背后复杂深刻的规律,并对回族生存过程中与外部发生的重要关系问题提出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94.
论回族群体心理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族群体心理具有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双重特性。传统特性构成了回族群体文化心理的内核,现代性构成了回族群体文化心理的外壳;传统性是回族群体的精神支柱,现代性是回族群体适应现实生活的必然选择;传统性主要表现在回族的宗教信仰活动之中,现代性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和追求知识的过程之中。保持回族文化的特色,关键在于传承其宗教信仰。现代化又是回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5.
96.
97.
作为回族民间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爱情叙事诗,由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长期的传播中赢得了回族及周边各族人民的喜爱。同时,它又以粗犷、直率、沉郁的语言抒发了一种悲壮的感情,令人回味无穷。文章欲以在西北农村广泛传唱的“花儿”体叙事长诗《马五哥与尕豆妹》为例,试图利用社会人类学的功能理论来尝试性的分析回族爱情叙事诗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98.
99.
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民以食为天”,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中国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生产方式。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食俗的一大特点。这与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及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而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这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以见到,并且这种聚食古俗一直沿袭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无疑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在食具方面,中国人乐于使用筷子。《礼记》中就曾有“饭黍无以箸”的记载,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经使用筷子进食了。筷子一般以竹制成,一双在手,运用自如,既简单经济,又方便实用。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赞为一种艺术创造,认为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0.
在甘、青、宁和新疆地区 ,在民间婚礼中 ,曾经活跃着三种婚俗性的民间舞蹈表演。然而 ,随着历史的推进 ,也出现了舞蹈历史兴衰的现象。本文以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撒拉族、回族、维吾尔族的婚礼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 ,在大量第一手调查资料、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试图分析《堆依奥依纳》、《宴席舞》、《纳孜尔库姆》这三种婚俗舞蹈各自兴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