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86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33篇 |
劳动科学 | 11篇 |
民族学 | 236篇 |
人才学 | 113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440篇 |
理论方法论 | 297篇 |
综合类 | 4023篇 |
社会学 | 551篇 |
统计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123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158篇 |
2015年 | 210篇 |
2014年 | 464篇 |
2013年 | 402篇 |
2012年 | 465篇 |
2011年 | 456篇 |
2010年 | 480篇 |
2009年 | 440篇 |
2008年 | 634篇 |
2007年 | 405篇 |
2006年 | 325篇 |
2005年 | 324篇 |
2004年 | 306篇 |
2003年 | 282篇 |
2002年 | 245篇 |
2001年 | 213篇 |
2000年 | 173篇 |
1999年 | 109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91.
侯玲宽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4):46-52
20世纪90年代,余华开始以长篇创作为主,虽依然表现暴力、血腥、苦难、死亡,但更加入了含而不露的温情与幽默,叙述方式也趋向平静与温和,态度更加宽容,其作品多关注中国底层民众的生命历程和生存状况,表现民族传统中特别的性格。余华的转型包含:青年写作与中年写作状态下的不同心态与思想衍变、在内心创新欲望催动下自我创作的突破、时代的诱因三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92.
徐斌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94-96,105
村上春树的"中间地点"的创作方法以欺骗的方式存在,借此来获得流行文化的认同;而大江健三郎的创作体现出"自我超越"的特色,是在反思自我和文化的双重思考中参与世界文学对话。两位日本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但是他们因为文化旨归的差异而使得其创作方法和主题呈现出不一样的特色。 相似文献
93.
张志刚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121-123
任何艺术美的形象都是艺术家经过选择、提炼、加工、精制而成,舞蹈艺术形象也不例外。只有舞蹈化了的人体动觉智力,才有可能使人的躯体转化为外在的舞蹈动觉形式的物质材料,也才有可能合目的性地把人体自然动作予以节奏化和造型化。 相似文献
94.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两种不同类型,茶饮与园林在许多层面都有共通之处.古代文人的饮茶生活对园林空间的构筑与功能带来直接影响.本文从晚明江南文人的尚茶之风入手,以这一时期大量涌现的茶书、文人小品、日记为据,分析了长物集群的晚明文人市隐生活中,普遍的尚茶之风对于文人园林的物质空间、园居活动及精神意趣的作用与影响,揭示了晚明文人茶文化与园林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95.
96.
王瑜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20-22
卫慧是颇受读者关注的"七十年代后"代表作家,其新作<我的禅>体现作者对以往作品超越的努力,在形式和出版宣传方式上有别于其以往的作品,但是,作品<我的禅>在思想内容方面较之以往作品鲜有新意.因此,在创作转型方面卫慧还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97.
《青海社会科学》2016,(6)
梁启超的散文批评观形成于东西文化碰撞的时代语境中,融合社会现实、域外文化和本民族传统三个维度的合力而成,表现为旧中寓新、中西交汇、新质萌生,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带有鲜明的现代转型特征与创新特质。其对"文道"关系、文章之"法"、言文一致、文体概念等都有独到的观点与看法,在散文批评理念上突破传统走向现代;特别强调创作中的"灵感"因素与"自我"品格,在散文创作主体上追求独立性;设定了与古代散文有着不同阅读"期待视野"的读者群体,在散文接受主体上突出大众性;要求散文的表现形式突出"形散"、创作主题强调"神不散"、意境风格追求情理交融,在具体创作方法上体现了现代散文的风格特征,这些已经具备了现代散文批评的理论要素与理论品格,对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独立与理论体系的形成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 相似文献
98.
我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发迹变泰故事,经历了一个从史传到文人笔记再到民间说话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叙事主体的变化,故事的文本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具体可归纳为故事趣味迎合市井、叙事角度贴近平民、创作手法趋向自觉三方面.发迹故事的这一发展方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代之前我国叙事文学的总体走向,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9.
黄世仲是清末新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 ,他先后主办过多种小说报 ,创作了大量的长、中、短篇小说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长篇小说 ,其数量在 1 6部以上[1] 。同时他又是新小说理论的倡导者 ,在清末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其政治背景复杂 ,长期以来对其专门的研究和论述甚少 ,本文拟作粗浅探讨 ,以抛砖引玉 ,引起文学史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0.
诗、赋是六朝最重要的两种文学体裁。谢灵运创作了不少抒情小赋,而且其赋摆脱了此前抒情小赋多有情绪少有意境之窠臼,创作出情景相融的清丽空灵、朦胧澄澈的优美意境。此种意境之生成,是其“超埃尘以贞观”的老庄佛理哲学的艺术展现,并着意采用了以诗写赋的表现手法的结果,从而形成了其山水诗有画境,抒情小赋有意境的有趣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