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13篇
  免费   977篇
  国内免费   110篇
管理学   5372篇
劳动科学   334篇
民族学   1260篇
人才学   950篇
人口学   235篇
丛书文集   9585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2140篇
综合类   14227篇
社会学   2885篇
统计学   1011篇
  2024年   422篇
  2023年   1583篇
  2022年   920篇
  2021年   963篇
  2020年   740篇
  2019年   616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470篇
  2016年   778篇
  2015年   1171篇
  2014年   2551篇
  2013年   2007篇
  2012年   2212篇
  2011年   2606篇
  2010年   2352篇
  2009年   2315篇
  2008年   3171篇
  2007年   2159篇
  2006年   1881篇
  2005年   1822篇
  2004年   1306篇
  2003年   1298篇
  2002年   1165篇
  2001年   1267篇
  2000年   890篇
  1999年   360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是世界范围内现代化走向后现代化的结果。探讨了和谐社会的经济含义与基本标志,并围绕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92.
人类学笔记,还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初答叶志坚先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东  林锋 《东南学术》2006,(2):77-86
本文是为促进学术交流,就叶志坚先生的<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还是"人类学笔记"--与王东、刘军先生商榷>(<东南学术>2005年第3期)一文而作的.叶文对我们之前在<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的<"人类学笔记",还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为马克思晚年笔记正名>一文中关于为马克思晚年笔记正名,并将"人类学笔记"流行称谓更名为"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的观点及理论根据,提出了他的不同意见.对此,我们将在本文中,就叶文提出的主要问题、主要观点,其中包括叶先生本人的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够妥当的观点和看法,结合我们的观点,作相应的分析和说明,与叶先生及学界同仁进行一次深入的学术探讨.我们主张,为恢复马克思笔记本来面目和马克思晚年思想原貌,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本超越长期以来流行的"人类学笔记"错误称谓,确立对笔记的科学解释--用"国家和文明起源的历史哲学研究"来解释马克思晚年笔记,并将笔记更名为"国家和文明起源笔记".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从地方的案例来考察现代国家构建的两个主要层面———现代行政科层制发展与社会生长的历程,厘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转型历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作者认为,由于中国发展的复线状态,使得学术界在解释和研究中国问题时往往出现错位。例如在国家与社会、国家权力与国家能力、现代官僚制与新公共管理的知识体系中,其理论基础无不与现代国家构建的知识相关。然而,学界却鲜有人提升至此高度,凸现了理论界关于现代国家体制构建的学术积累仍有许多重大疏漏。因此,学习如何构建现代国家体制并精益求精,乃是攸关未来中国发展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994.
现代国家构建中的均衡性分析:三维视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国家渊源于西方国家,是针对传统国家而言的,也是广大后发国家政治发展的目标和指向。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具有不同的特性,现代国家是民族—国家、民生—国家和民主—国家三者的统一体。西方现代国家的生成逻辑具有协同性与独特性,而后发国家的现代国家构建出现矛盾并发性与非均衡性。本文认为,现代国家构建应该是民族—国家、民生—国家和民主—国家三者的均衡性,形成三足鼎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局面,否则,整个现代国家构建的历程就没有完成,三足鼎立局面就会打破,从而整个国家就会出现不和谐的局面。针对中国国情与国家生成的特殊性,那么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路径选择应该是民族—国家、民生—国家和民主—国家之间的均衡性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95.
布坎南独特的国家观所关注的重点是如何预防政府的危险性并激发国家的潜力.公共选择理论和立宪经济学是布坎南国家观的理论基础.布坎南的国家观包含非常丰富的内涵,立宪民主与立宪改革理论则是其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本文简要评述布坎南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996.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也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打造了数字化的信息空间,人们的社会关系逐渐转移到这个数字空间之中。研究数字空间中的城市科学化治理,将其中的城市权利进行重构对保障城市权利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空间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表现在为城市发展提供所需资源的保障,同时也决定了不同城市之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其社会属性表现在社会生产关系以及资源再分配制度。数字城市空间的存在能够弥补城市资源不均的差异,缩小城市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同时也要注意城市数字化转型存在的诸如算法黑箱、数据垄断、数据资本异化等方面的风险。为规范数字化时代城市空间的发展理路,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以政府为主导、兼顾弱势群体、以数据开放为基础。  相似文献   
997.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乡村治理是对马克思主义治理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是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回应与践行,有利于推进农村融合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当前,乡村治理中国式现代化存在一些困境,主要体现在制度不完善、治理效果不佳、人才队伍不健全、文化环境不佳、社会资源匮乏等方面。为此,乡村治理中国式现代化要以制度建设夯实基础,以村级自治组织增效完善组织保障,以人才教育增强动力,以舆论宣传塑造内在支撑,以社会资源介入探索共赢方案。  相似文献   
998.
2023年1月5日,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主办了“成昆渝高质量一体化绿色发展论坛暨2022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年会”。与会专家围绕成昆渝地区一体化绿色发展的逻辑之理、现实困境、实践路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在新发展阶段,成昆渝地区一体化绿色发展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逻辑上看,成昆渝地区一体化绿色发展满足区域合作分工的基础条件,丰富了区域一体化理论的时代内涵;从历史逻辑上看,成昆渝地区自古以来就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具有一体化发展的历史基础;从现实逻辑上看,成昆渝地区一体化绿色发展对优化国家战略布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强化能源合理配置、促进人才有序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现实困境上看,区域经济实力偏弱、区域辐射带动乏力、产业协同竞争不足、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文旅融合发展受阻等一系列区域性问题阻碍着成昆渝地区一体化绿色发展。从实践路径上看,成昆渝地区一体化绿色发展要以成渝地区为依托,通过建设昆明辐射中心、打造贵州战略腹地,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对外开放、交通运输、文旅融合等全方位、宽领域、多维度的一体化发...  相似文献   
999.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伟大而生动的实践深刻揭示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独特的优势。从根本性质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高扬人民主体的价值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本质要求来看,党的政治领导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可靠保证,党的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指引,党的战略谋划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党的群众组织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党的社会号召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优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独特优势,关键是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确保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如期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写作依据,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写作动机和构思起点,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一关注点,阐述了粗浅认识。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写到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依判和底色作用,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与两种文明之间的必然关联,第三部分落脚于如何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共进来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