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53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一个"维度"就意味着一种敞开的可能性。"文"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和人格理想,其核心要义就在于敞开和显现。"山川之守"作为"王"的职责,意味着政治要让天地万物的存在得到彰显,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共同实现,意味着"和"与"美"的世界理念;"光明崇拜"从一种宇宙哲学演化为对政治伦理维度的现实关切,这一关切最终在《尚书·金縢》中通过周公的仪式操作得以确立;"文"与"恭"的辩证关系彰显了"仁"的内涵及其现实行动指向;"诚"作为君子的人格理想,意味着自身品格的完善和潜力的开发,最终要在至高的政治理想中得到实现。在马克思劳动实践论的意义上,"文"意味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意味着自由。  相似文献   
102.
根据殷墟骑士墓等考古材料,结合史料,分析《六韬》成书时代与作者,其中涉及骑兵的起源问题,以及殷周战争形式等问题。由于材料奇缺,有许多问题还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此文希望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3.
百科全书的许多词条虽以知识理论的形态出现,但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它在历史叙事中对于材料的取舍和选择性评价,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图.白话文运动是中国有史以来汉语书面语发生的最大的颠覆活动,也是这百年之内中国语文演进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在梳理史实的基础上,对<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的词条"白话文运动"(Verna...  相似文献   
104.
我国历史上用以表示国家通用语的名称不下十种。在过去一百年里,使用较多的主要有"国语""普通话""标准语""共同语""现代汉语(狭义)",等等。不过其中得到国家正式认可和有力支持的只有两种,即"国语"和"普通话"。前四十年大陆一直以"国语"为正式名称,后六十年则将"普通话"作为规范称谓。  相似文献   
105.
《国语》已经用互见法描写人物形象,叙述历史事件,组织全篇结构,表现作者意愿。具体表现为:根据人物选择史料、叙述历史事件因人而异、重复写人,故事完整、重复叙事,分类叙事、历史事件相互联结。由此可见,国语已产生互见法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6.
华语词汇运用中,经常可以在一个现代词和同义的古语词之间任意转换,着眼于后者,这就是“舍今取古”现象。“舍今取古”现象在实词及虚词中均有明显表现,通过对古词以及古、今词错杂使用这两个方面的溯源,可以发现它们均来自中国的早期国语,二者之间具有完全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是早期国语与华语之间源流关系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107.
正任何人的一生总会有不顺的时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和预期相反的结果。长此以往,任何人都不免产生悲观情绪。然而,人生并不仅有这种不遇的时候。当云散日出时,前途自然光明无量。所以,凡事必须耐心地等待时机的来临,不必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108.
1879年末,日本参谋本部派遣16名"清国语学生"来华留学。这是日本军方正式以"留学生"名义,派员来华学习汉语之始。16人在京留学期间,在陆军步兵少佐梶山鼎介的管理下,通过聘请私人教师,以《语言自迩集》为教材学习汉语,直至1881年末应召归国。虽然归国仓促,影响了留学效果,但他们后来大都胜任了汉语教师职务,并活跃于日本对华交涉中。此外,此次派遣不仅是日本军方从汉语专业学生挑选留学生生源的开始,作为其对外派遣语言留学生的开端,在日本对外侵略扩张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9.
"白话"与"国语":从国语运动认识文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对白话文学的倡导与现代"国语"观念密切相关,但是他的这一致思路向并未得到足够的理解和重视.在近代革新运动中除了普及语言的努力之外,追求语言统一的意识也逐步自觉,但与雅俗对立的语言价值观念根本抵触.胡适立足于时代,对白话文学的大力倡导带来了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国语运动的价值困局得以消解.而"国语"的普遍性要求则支持了白话作为唯一的文学语言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0.
《国语》虽为史书,但重在立论,不少论述关涉美学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几个关于“美”的概念:其一是“文”,文有多义,其中之一就是“美”。其二是“章”,章有诸多含义,几乎概括了美的基本性质与特征。其三是“和”,音乐特别看重和,其实不独音乐重视和,各种美的事物均重视和,和是美的本质。和是诸多因素的化合,和的实现是新事物的创造。其四是“美”,《国语》对“美”下了一个定义,从这个定义可以得出“美”的基本性质:无害,有利,合德,成礼,可观。其五是“貌”,《国语》认为“貌”是重要的,但“言”比貌更重要,言是心之声,心决定言,因此,最重要的是心。《国语》的“美”论几乎集先秦儒家“美”论之大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