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53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晚清时期的维新知识分子为宣传维新变法、开启民智、救亡图存而创办的近代白话报刊不仅传播了近代改良思想与革命思想,而且为促进白话文的传播、五四白话文学运动与现代国语运动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2.
王文参 《学术交流》2008,1(3):158-162
出于对"立人"的期待,鲁迅认识到歌谣对塑造儿童心灵和反映民众生存处境的作用,很早就重视歌谣、谚语的收集整理.创作中广泛运用歌谣、谚语来分析社会现状,讽刺社会黑暗和弊政,揭示国民思想状况,鞭挞国民劣根性;文体上也增强了战斗力,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鲁迅通过分析歌谣,让人们认识到民众所具有的高超的讽刺艺术,并运用歌谣的流传和语体的自然生存形态,来探寻中国文学言文不一的原因.鲁迅对歌谣的认识和运用启示人们:民间文学永远是文人创作的一块营养丰厚的宽广土地,尤其在中国文学转型、五四新文学建设过程中.歌谣、谚语对建设生动活泼的"国语的文学"起着重要作用,成为新文学语言建设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43.
本文从下列四方面研究了《国语》《国策》二书中的疑问句:(一)用单词帮助发问的句子:指明二书是用哪些疑问词进行发问的,论证了各个疑问词的使用规律,并比较了二书疑问词的异同。(二)用结构帮助发问的句子:证明二书是用哪些结构进行发问的。(三)疑问句分类:二书疑问句可分为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委婉问、反问五种。(四)怎样正确标点疑问句  相似文献   
144.
《史记》称引“《春秋》”有记事古史、孔子《春秋》、公羊《春秋》和左氏《春秋》等不同情况,其中“左氏《春秋》”的全称当为“左氏《春秋国语》”,是一部具体描述西周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古史著作,既非等同于今见《国语》,亦非等同于今见《左传》,而为两书所取材,亦为《史记》所援用。清华简《系年》为这一推断提供了启发和佐证。  相似文献   
145.
"以时禁发"是指根据不同节令对捕杀某种生物的封禁和开放所作的明确规定.<左传><国语>对"以时禁发"生态意识有大量丰富的相关论述."以时禁发"生态意识产生的原因与我国古代对农业高度的重视以及古人仰观俯察、法天则地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有关."以时禁发"的生态意识,强调的是人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46.
俞志慧 《齐鲁学刊》2008,23(1):40-51
前贤对《国语》的研究虽有了长足的进展,但这当中仍有不少工作要做:有些韦注本身的问题,前贤尚未发现;有些前贤已经发现了的韦注的问题,尚未得到真正解决;有些则是文献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未必与韦注有关,但涉及对《国语》的理解。仅就《鲁语》而言,这些问题即有26处,需要逐一加以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147.
历来柳学研究中,很少有人注意到柳文与《国语》的关系,其实柳文在思想艺术上深受《国语》的影响。柳宗元的说理文就事论理,逻辑严密,充满了辩证思维,还有一些富有奇趣的辩难,这些成就在一定程度上都借鉴和发展了《国语》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48.
本文就假设句之范围,将《国语》与《左传》加以比较,以窥当时语言之一斑及两书文字之同异。  相似文献   
149.
王光和 《殷都学刊》2009,30(3):120-125
胡适倡导的以语言变革为核心任务的文学革命促进了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现代转型,但学界对其语言观念的研究至今仍然不够充分和深入,大多只是把它作为文学研究的一个附件进行筒略评述.本文主要从语言的认识论、进化的语言史观、国语体系的确立和白话文的西化特征等四个方面对胡适的基本语言观进行解读和审视,重新评价他在现代汉语国语(普通话)标准确立过程中的历史贡献以及在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50.
崔明海 《江淮论坛》2009,(1):173-179
近代国语运动以民众教育普及化为其初始目的,但与此同时,中国历来地域方言隔阂甚重,时人也认为民众之间因言语不通而互不团结,无益于国家强大。职是之故,推行国语被认为是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近代国语建构和推广的过程中,由于语言统一和社会政治密切相关,如何认识、处理代表“国家”的国语和代表“地方”的方言之间的关系,成为政府和精英在语文规划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