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国民族》2008,(11):13-13
1998年10月2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在联合国《政治权利与公民权利国际公约》——二战以来最重要的国际人权公约上正式签字。而在此之前数日,以“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瑞典少数民族问题研讨会”,刚刚在北京谢幕。  相似文献   
12.
赵敏燕  董立 《理论界》2002,(2):66-67
一、船舶碰撞与国际司法管辖权所谓船舶碰撞,最初是指海船与海船或与内河船舶发生碰撞致使有关船舶或船上人身、财物遭受损害。当时的船舶碰撞概念并不包括因船舶间未接触而导致的损害,虽然公约中有关损害赔偿的规定也适用于后者,即因船舶间未接触而导致的损害。后来的船舶碰撞概念包括了未发生实际接触而导致损害的“碰撞”,但仍然要求碰撞发生于船舶之间。最新的有关船舶碰撞的概念,则把船舶定义为碰撞所涉及到的可航或不可航的任何船只、船艇、机器、井架  相似文献   
13.
李立明 《职业时空》2008,4(4):106-106
沉默权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普遍确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它是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程序公正的一条重要措施。而我国的刑法却并未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刑诉法第93条规定了犯罪嫌疑人有"如实回答"侦察人员提问的义务,理论界对此产生了很大争议。对是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沉默权,以及具体如何操作,各抒己见,百家争鸣。随着1998年我国政府对《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签署,沉默权成了一个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将从沉默权的概念入手,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探讨我国应尽早确立沉默权的必要性及其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14.
工作是人得以生存的途径,并且是获得发展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享有工作权,是人能享有人权的前提条件。因此,《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通过一系列规定赋予人们工作权。作为该条约的加入国,我国也在《劳动法》及相关的劳动法规中对工作权给予了一定的规范,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在保护人的工作权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下文,笔者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探讨工作权在我国保护不充分的原因,从而可以从一个角度看到《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我国实施的障碍成因。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天皇裕仁与细菌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细菌战研究的731部队,在整个日本陆军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这与日本天皇裕仁有着密切的关系。裕仁不仅亲自批准了731部队的建立和扩充,而且明了它从事细菌研究和实施细菌战的经过,并清楚地知道这种行为违反国际公约。作为细菌战的主要战犯,他理应受到历史的严正审判。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对迁徙自由权作了详细地规定,本文拟通过考察该《公约》所规定的迁徙自由权的内容,并找出我国目前的差距,从而对该《公约》所规定的迁徙自由权如何在我国实施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7.
“非遗”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抢救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2004年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2006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各地也相继出台了自己的“非遗”保护名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处于濒危状态。其中,深受中老年观众喜爱的一些地方戏剧.更是境况堪忧。  相似文献   
18.
为预防与惩治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航空保安的法制建设,国际航空保安公约已得到各国的普遍遵守。中国国内法对国际航空保安公约的适用缺乏明确的规定,理论与实践上也存在不少问题。中国要重视国内法和国际法的衔接,明确国际航空保安公约在国内适用的效力,完善国内立法,以更好地履行国际义务,惩治国际航空犯罪,维护国际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中的"权利保留"规定,一直被认为与国际公约中的"无手续"原则相冲突。著作权法律中其他类似规定也存在同样问题。在假定这些规定可以与"无手续"原则认定相符性的前提下,通过对英国版权法有关规定以及国际公约中特殊情况作类比、不同情况下行使权利基本相同、影响的只是权利保护范围、收回权的各种可能和"无手续"原则相符性理由分析得出:这些理由不能为其与"无手续"原则相一致提供依据。在没有其他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可以说著作权法中的这些规定与"无手续"原则是相冲突的。对此,我国既可以删除这些制度,也可以在国际公约义务之外设置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在当今全球议程中日显重要。当前的国际人权机制在许多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问题。从人权的视角来探求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之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人权路径也反映出了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全球正义原则。国际人权规范的内化程度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国际人权机制的主要规范载体,《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ICESCR)对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而言具有重要的规范意义。然而,由于国际人权机制的非强制性、健康权的模糊性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对国际人权机制的区别对待等原因,国际人权机制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促进作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