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综合类   1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践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有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时代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2.
中苏论战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论战造成了国际共运的动荡、分裂和曲折,统一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另一方面,论战打破了苏联共产党长期以来对国际共运一统天下的局面,解放了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思想,对于各国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具有积极意义.中苏论战给国际共运造成的消极影响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之间必须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不能根据本国的经验和实践来论断和评价国际共运的是非,更不能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取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33.
《文史哲》2012,(1):2+169-170
<正>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2000年3月成为直属学校的独立研究机构,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是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史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科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当时山东大学政治系的一个专业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从杰出人物在国际共运史上的作用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需要两个方面论述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建设人才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5.
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过程中,不仅着眼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而且把问题放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加以考察、审视和论证,在此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的国际共运思想: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有固定模式;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改革之路;社会主义必须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36.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不仅一个世界两种制度,而且一个国家内两种制度的并存与演变、无产阶级由弱小到强大,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较量的必然过程与结果。本文通过对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规律的探索及考证分析,得出结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国际共运的基本的普遍的革命形式。  相似文献   
37.
20世纪 80年代末和 90年代初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运转入低潮。本文试图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战争与冲突的角度 ,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为有效地处理中国在世界新格局中的对外关系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8.
杨军 《领导文萃》2010,(4):40-43
<正>从两个中心到各自为政《南风窗》:在国际共运史上,在苏联解体之前,中国和苏联曾经是两个中心,这一格局是如何形成的?高放:这应该说是1949年底毛泽东和斯大林莫斯科会谈达成的默契。现在回头看,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周  相似文献   
39.
学人风采     
刘添才,1967年出生,河南封丘人。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会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