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1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555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20世纪前期的中国神话研究,许多重要成就都被收录于马昌仪先生编选的<中国神话学论文选萃>①上册中. 如台湾神话学家王孝廉先生所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研究兴起的原因和背景有五个:一是受了鸦片战争以来动荡不安的时代环境的影响,在现实和传统的冲突中刺激了知识分子对于传统的古史观念产生了再思考和再批判的动机.  相似文献   
922.
崔颖 《职业》2008,(35):93-94
<正>《雷雨》于1934年发表,以其深邃的内涵、卓越的艺术、鲜明的人物蜚声剧坛,成为中国话剧的经典。曹禺先生成功地塑造了八位人物,蘩漪是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人物。她的  相似文献   
923.
周作人前期散文中 ,无论是不同程度蕴含“浮躁凌厉之气”的那类创作 ,还是写“身边琐事、草木虫鱼”的那些作品 ,其平和冲淡的风格始终是一以贯之的。本文从语言和文章方法两个方面审视前一类散文的冲淡 ;从题材的选取、意境的创造和语言的“涩味与简单味”等方面审视后一类散文的冲淡  相似文献   
924.
周作人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此次在故乡发现这三篇周作人有关国民性、教育和乡邦文献的佚文 ,对于研究其生平、思想和作品都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925.
最近出版的周中明先生的《桐城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以新的视角对桐城派进行了全面审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校正了桐城派问题上的偏颇观念,澄清了本世纪以来桐城派研究中的诸多是非,从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桐城派研究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其主要特色和理论贡献,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26.
927.
厨川白村文艺论著自"五四"以来进入中国,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状况,从中可以看到学院文化、社会文化认识或接受的不同,看到鲁迅与周作人截然有别的认识和理解及其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鲁迅译介<苦闷的象征>等文艺论著具有独立特征,使之在中国新文学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并显示出他与厨川之间的差异;他通过与俄国文学的联系,深化了厨川文艺论著蕴含的生存意志论、生命哲学和精神分析学,体现了中国新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独立形态和意义.  相似文献   
928.
五四文学的创建主体不仅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而且在学术上也有着很深的造诣。能够成功地跻身于这一行列的人物,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鲁迅、胡适、周作人、郭沫若、茅盾、郑振铎、叶圣陶、俞平伯、闻一多等。然而,这种集学者、作家于一身的壮丽景观,在当今文坛已难得一见了。  相似文献   
929.
分析了周作人“爱之福音”的文学观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周作人认为,文学不仅与宗教关系极为密切,而且文学的发达大都出于宗教,虽然近代以来文学逐渐脱离宗教,但它们之间仍有很多相同和相通的地方,尤其是近代人道主义思想和文学与基督教的关系更为密切。基督教强调“爱”,周作人认为文学的终极价值也是“爱”与“同情”,而怨恨与文学的本质根本冲突。尽管周作人的主张与强调“反抗”、“复仇”的主流文学话语极不合拍,但他所强调的善待弱者,关爱生命,警惕任何把人当作工具的观念和一切怨恨、报复等非理性情绪,做一个成熟而理性的现代公民,无论如何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930.
鲁迅和周作人同时投身“救救孩子”的新文化运动,以人道主义思想基础同时接受西方“儿童本位论”儿童观,构筑其大致相同的儿童文学观。十年以后,各自思想发展历程不同,其儿童文学观亦发生变化,一个提倡儿童文学培育新人,一个仅仅主张顺应儿童需要;一个主张“有味”与“有益”并重,另一个只提倡儿童文学的“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