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8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2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51篇 |
人才学 | 18篇 |
丛书文集 | 290篇 |
理论方法论 | 16篇 |
综合类 | 745篇 |
社会学 | 58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87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31.
范文霈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
本文就艺术摄影的根本性问题即艺术摄影的审美特征问题提出一个新构想。即在现时代不应再以“纪实性”的标准去审艺术摄影之美而应从艺术摄影的思维意识性和直观图像性两方面去审艺术摄影之美。具言之,艺术摄影的思维意识性包含4方面特征,即强调美与善、情与理、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统一和和谐;而直观图像性亦包含4个特征,即艺术摄影的“瞬间性”、“现场性”、“可塑性”和“逼真性 相似文献
132.
从语言叙事到图像叙事的转向,视觉图像对意义的直观性承载与传播改变了主流价值观认同的主客体经验关系,展开视觉图像的表意样态就成为主流价值观认同的题中之意。主流价值观认同是通过图像对现实世界的视觉表征来完成的,图像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构成视觉表征的表征轴,图像符号的生产者和观看者构成视觉表征的交流轴,视觉表征的四边形结构指向了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表意样态。生产者和观看者的视觉素养解决的是主流价值观认同的主体性能力问题,媒介视觉素养为生产者和观看者的主流价值认同提供了体外化技术延展。观看与被观看在视觉表征关系中的权力配置是视觉体制的基本问题,观看与被观看的视觉权力架构成为主流价值观认同的体制性力量。 相似文献
133.
陈洪绶《水浒叶子》当属《水浒传》乃至中国古代小说图像的典范,但小说与图像之间并非简单的“再现”关系。孙二娘在《水浒叶子》中首先出场,《水浒传》小说正文将其塑造成美丽的“鬼母”,插增诗词却把她描述为不堪入目的“夜叉精”。对于小说正文及其插增诗词对人物反差巨大的造型描述,陈洪绶的图绘并没有单纯摹仿文学语象,而是撷取孙二娘缝制用于盛放度牒的锦袋这一细节,并沿用了自己在观音题材人物像方面的惯习。进一步研究表明,《水浒叶子》的独立叙事仅仅是相对而言,因为在没有榜题提示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图像无法唤醒读者关于《水浒传》的叙事记忆,这种叙事逃逸最终导致《水浒叶子》“仅仅成了故事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4.
135.
20世纪末,景观电影以其电脑特技营造的恢弘气势和壮阅场面让无数受众叹为观止,拟像达到了一种完美,技术主宰着景观电影,导演着超真实的虚拟现实.数字技术在电影工业中大行其道并有拔得头筹的征兆,影像奇观逐渐主导甚至遮蔽传统的电影叙事并有凌越真实与叙事的可能,技术符号的“狂欢”与视觉画面的完美融合虽然建构了景观电影表现力的炫目张扬,但在被幻像、幻觉充斥的真实世界里,当代视觉文化建设亟需倡扬回归叙述、回归电影本真的美学传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当代语境中,从视觉文化角度对景观电影进行学理的批判与重塑显得日益紧迫. 相似文献
136.
宋立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59-162
乡间别墅是罗马帝国农村中最显著的考古证据。考察乡间别墅及其马赛克图像在罗马不列颠的分布和特色,有助于揭示罗马帝国的城乡关系。建造罗马式的乡间别墅,并不是为了提高或推动农村的生产力,而是其主人维系权力和社会威望的一种方式。乡间别墅代表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整合,这是通过那些需要在城市里掌权的地方贵族在农村拥有土地,并通过建造乡间别墅来炫耀财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7.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图像检索技术的研究是构建剪纸艺术多媒体交互平台的关键环节。分析了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TBIR)和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BIR)的思路及算法,并在剪纸艺术多媒体交互平台中进行了实现。深入对比了两者的优缺点,探讨了两种检索方式相结合的可能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自动语义标注技术解决图像检索中存在的“语义鸿沟”问题,有利于提高图像检索的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8.
提出一种高效、实时的专门针对纸病检测的污点提取算法。该算法对CCD相机采集的每一行图像数据进行即时处理,并立即判断该行数据上有几段污点线段,该污点线段是否与上行数据的污块相连通。算法通过逐行扫描的方式,将被检测污块逐段向下推进,直到认为到达污点的最下方边沿。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适用于检测任意形状的污块。 相似文献
139.
阎怀兰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1-68
在21世纪的数字网络媒介语境中,用图像符号进行叙事表达渐成主导。文学文本中的图像符号的功能也在扩大,有的图像符号在文学文本中主要起装饰美化和引发读者兴趣的作用,有的图像符号的叙事功能已经无法被语言文字取代。图像符号作为文学的辅助性符号,与语言符号一同在文学文本中组织叙事,这不但影响了文学文本的形态和审美,对文学的形态、形象和意蕴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0.
邰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1):46-55
明清时期的西方出版物中关于“中国景观”的插图,实质上就是透过“西洋镜”发现中国的自然史图像记录,其借用“他者”的眼光来反观中国景观的自然形态与社会文化变迁,由此“图像史·景观史·艺术史”藉由“绘画/制图术”这类视觉工具而得以联结。可以说,彼时的欧洲人应都相信这些图像所承载的神秘异域的镜像与想像就是“真的”。这些插图极大地唤起了西方对中国、对东方文化的本能好奇心和浓厚兴趣,亦具有萨义德意义上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对中国“描绘与想象”的文化表征。而且,这些插图以“另一种目光”为已流逝的中国景观保留了珍贵的记忆痕迹,亦可为当下批判性景观设计传承提供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