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37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51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30篇
丛书文集   438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999篇
社会学   194篇
统计学   4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利用和访问海量数据,本文研究了基于内容的检索方法,提出了在监督学习中使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生成用于访问系统信息的分类器。  相似文献   
992.
传播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扩张,极大地改写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现实。数字媒介时期,媒介文化以其巨大的包容性和吸纳能力裹挟着周围的一切,使得文化的扩张能力和改造能力不断增强。图像压倒文字和其他符号成为视觉的霸主,使得“世界被把握为图像”,当一瞥而过和快速浏览式的看成为常态,对于无法带来视觉刺激的“可视物”视而不见的状态就愈加频繁。置身于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世界,媒介的宰制使大众进入到“存在的被遗忘”的状态中,失去“在场性”的情感互通,对自我的确认也同样带有强烈的虚幻色彩。  相似文献   
993.
"图文间性"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性范畴,用以描绘在中国艺术领域,特别是诗文书画方面普遍存在的一种艺术创造现象。探讨中国诗文书画中的"渔隐"主题,可以有助于认识这一新概念。人们常以"诗画一律"和"图文并茂"对中国艺术的"渔隐"主题进行解读。但要完成对"渔隐"母题及其相关的传统绘画意象的"阅读",仅聚焦于图像学层面上的画面结构分析远远不够,还须对其中的来源广泛的隐喻进行探讨,关注题材和主题的象征涵义、传统典故,甚至"政治隐情"及心态史、接受史,还有文学上的诗文唱和等哲学与美学问题。而且,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图像的价值不仅仅是被观看,其意义的彰显还涉及作者/观者与历史、人生、社会、自然的存在关系,只有从多元媒介的多元视角探讨才能深刻理解其哲学和美学意蕴。可以说,中国诗文书画中"渔隐"主题所体现的视觉语言与文字语言的相互作用就是一种图文间性,对此进行探讨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图像学理论。  相似文献   
994.
摄影对文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君 《理论界》2005,(6):175-176
由于种种原因,摄影在文化中显得比较滞后。在我们关注社会的发展进程、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艺术发展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会重新体会摄影对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5.
柏拉图之后的文本与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对柏拉图的批判,所依据的不过是对柏拉图对话中的片面理解而已。实际上,后现代主义所作的批判,更适用于柏拉图被人们所说成的那样,即柏拉图主义以及新柏拉图主义,而不是柏拉图著作本身。当今世界,图像不只是无处不在——存在于任何表面之上或任何媒介之中,而且占据了一个先于“事物本身”的位置,甚至可以用“图像先行”来定义。也就是说,图像不仅仅在时间上,而且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均先于实在。面对这种日益把自己看成既是图像的生产者又是图像的产物的文化,我们的美学理论应当作出批判性的回应。首先,图像世界实际上是被生产出来的(并且,在某些方面是一种自我生产);其次,被生产出来的主要是图像世界,而非社会的或“物质”的现实。在柏拉图那里,只要图像真正地指涉永恒的理式,就能得到认可。但是,在我们置身其间的文化里,图像王国却宣称自己构成了整体本身。它暗示自身无所不包,似有大举取代社会、物质、自然等领域并使之附属于自己之意。然而,把图像世界描述成一个貌似整体的生产范式之外延,反而让我们找到了几个图像批评所需的突破口。突破的关键不在于对真理的要求,而是我们发现任何代表整体的企图都是以必要的排他性(尽管它必须隐蔽)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996.
"入世"后,中国的市场和企业将面临外商的巨大冲击.减少冲击的重要选择是在"入世"准备期和"入世"后的初期,政府应当考虑在外商大举进入前对内完全开放市场,尤其是对那些产品相对过剩的市场,要通过立法等方式规定各种经济资源在国内各区域之间的自由流动.具体地说1.从长期看,应当用<反垄断法>来限制地方政府的市场分割行为;2.从短期看,可考虑运用中央行政规章抑制地方政府的市场分割行为;3.在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的同时,进一步改革财政体制,对分税制作适当的调整;4.可以考虑放开国内烟草和卷烟市场,"国家烟草专卖局"可以改制为"国家烟草管理局";5.在建立和维护统一市场的过程中,对落后地区给予适当的支持.  相似文献   
997.
分割性收益、专用性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获得分割性收益,为了使专用性人力资本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大学生就业表现出明显的倾向:偏好于城市,偏好于东部沿海地区,偏好于大企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尽快缩小分割性收益,必须调整现有的"城市指向"的教育培养目标,必须加大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快对大学专业的调整。  相似文献   
998.
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 ,研究者们对于图像文献的价值一直不够重视。本文通过一组宗教祭祀神挂轴、若干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早期互相想象的图画、古代中国刻印的世界地图 ,以及早期译西书中的一组插图、道教典籍中一些地理图转化的神符图等个案的分析 ,指出图像资料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辅助”文字文献 ,也不仅仅局限于被用作“图说历史”的插图 ,当然更不仅仅是艺术史的课题 ,而是蕴涵着某种有意识的选择、设计和构想 ,隐藏了历史、价值和观念。因此 ,图像资料本身也是思想史应当注意与研究的文献 ,只是目前尚需要有一些不同于文字文献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图像技术与美学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宪 《文史哲》2004,11(5):5-12
技术进步对文化的影响相当深刻。从手工模仿,到照相复制,再到数字图像技术,图像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三种不同的视觉文化形态,相应地构成了模仿文化、复制文化和虚拟文化。技术的发展导致图像符号与现实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进而导致了美学观念的演变。模仿论是一种理性主义的美学观,它肯定实在世界的中心地位和艺术家的艺术表现以及艺术符号可以真实地再现实在世界。机械复制削平了传统美学观中的一切等级和依赖关系,将模仿物与被模仿物置于同一的无差别地位,所以现代主义以一种全然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形态出现。虚拟技术消解了虚拟与真实的界限,虚拟文化将艺术家的写实能力彻底去魅了,极大地提升了想象力,使之超越了传统模仿原则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00.
刘毅 《南京社会科学》2022,(2):122-129+147
近些年来,数字人文研究与艺术理论的跨媒介研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不仅为各人文学科提供了诸多可行的思维路径,而且也形成了不少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但同时,这两股性格特征极其鲜明的学术风潮,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缺陷,争议不断。数字人文的问题在于将复杂的智力行为简化为纯粹的计算,缺乏人文学科必要的反思性与批判性。而跨媒介艺术理论,则往往停留于理论探讨层面,少有进入形而下层面,开展具体的跨媒介艺术史实践。但事实上,两股风潮是有着一定的逻辑关联性的。尤其是在艺术史研究领域中,数字人文以海量的、整一的数字媒介信息,为跨媒介理论进入艺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建构起了合法的跨媒介叙事语境,而跨媒介理论则能够凭借深厚的学术素养,为简化的数字计算注入一丝思辨的人文气息。因此,分析两者的互补性,以及形成合力、达成协作的可能性,将为探索艺术史研究的新范式——数字艺术史提供重要的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