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05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421篇
社会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81.
罗嗣亮 《学术论坛》2006,1(5):26-29
阶级意识是卢卡奇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不仅在西方影响深远,还通过日本的福本和夫这一中介人,影响了我国20世纪20年代末的后期创造社。卢卡奇、福本和夫、后期创造社三者一脉相承,都将阶级意识看作影响革命进程的至关重要一环,但对这一概念又各有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后期创造社对阶级意识的理解虽不尽完美,但具有一定深度。它作为卢卡奇思想在中国的首次阐释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2.
桂林民歌传承人秦国明的人生旅程与他对民歌的情感相依,自觉创作民歌、传承民歌是他对"歌之情感"的另类表达。"歌是命来命是歌",秦国明把自己对山歌的情感表达到了极致,其原真的"自我"情感是自身传承和传播民歌的内生动力。秦国明情感的流变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下,秦国明人生旅程中的"社会人"情感的变化正反映了桂林民歌的历史传承和桂北的社会进程。"自我"微观情感与"社会人"宏观情感共同构筑了人的情感世界,激发了人的文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83.
书院始于唐代,是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职能于一体的文化教育组织。与书院特点和职能不断变革相伴的是,其精神内涵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因其区别于传统封建官学的办学性质、“成人之教”的教育理想和知识创新的价值追求,书院精神的核心是永存不变的。书院精神主要包括了以道义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和以求知求真为主的科学精神,具体而言又细化为以德育人的人文精神、独立自主的治学精神、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和勇担道义的爱国精神。书院精神是作为文化教育组织的书院最具独特性、思想性、持久性的精神品格及文化意蕴,是书院发展中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84.
“画中女”故事是以人类男子与画中女子产生恋爱、婚姻等情感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故事,在“AT分类法”中作“400B画中女”。中国“画中女”故事自魏晋南北朝产生以来呈现出较为复杂的面貌,在搜集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梳理“画中女”故事的流变,能够揭示故事在不同时代的呈现特点,探寻古今“画中女”故事文本在语言与程式、主旨与情感方面的明显差异。“画中女”故事在本文结构与人物角色、民俗事象背后,隐附丰富的叙事与文化意涵:叙事层面,关乎性别、身份与伦理的二元对立结构在叙事中完成关系的调和;文化层面,“画中女”角色与呼名、食饮等民俗事象映射原始思维与多重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85.
关于《钗头凤·红酥手》,宋人笔记均认为是陆游写给前妻的,因无正史记载,在流传的过程中难免被他人演绎。后世或肯定笔记的说法,或认为词乃赠妓之作。无如何,陆游始终是故事的主角。本文旨在分析《钗头凤》故事中陆游的形象。  相似文献   
686.
文化认同与民族服饰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很早的时间起,各个民族在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与交往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互动机制。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民族服饰往往以直观的方式参与并反映民族间的联系和交往。历史上有三次突出的民族服饰的流变:一次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一次是唐代的开放唐装;还有一次是清代的旗装。民族服饰在彰显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同时,还是多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的外在符号。  相似文献   
687.
中国武侠文化能不能归入到军事文化的范畴,它属不属于东方传统军事文化的研究对象?"武侠军事文化"的提法是否科学?中国历史上真实的武林侠客究竟是以怎样的军事活动来纵横驰骋的?武侠文化与军事文化到底有哪些承传关系?武侠的所作所为对中国古代军人及现代军人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武侠侠义精神、侠义观念包含哪些军事意味的内容?我们今天是否真的还需要军事侠义行为重新表现出来的武侠情境?似乎学界并没有严格的定论.  相似文献   
688.
哲学史家对休谟哲学的评价基本上围绕着三种基本观点而进行:即托马斯·黎德的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康蒲·斯密的自然主义及实证主义。这三种评价都未能真正揭示休谟哲学暗含的本体论前提:“流变”的世界。休谟的“流变”世界从其时空观及对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的否认上得以充分体现。休谟的时空观指出,一切持续存在的实体实际上处于时空的接续变化之中,而完全单纯同一不变的实体只是人类心灵的虚构。正是“流变”世界的确立,使休谟开始与西方传统哲学的“实体”宇宙观及与之相应的理性主义传统决裂,从而揭开了向现代西方哲学转折的序幕  相似文献   
689.
新书架     
书名:《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的衍生与流变研究》作者:肖瑞峰定价:38.00元内容简介:本书试图通过对日本汉诗的总体检阅,系统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的衍生与流变,在更浩瀚的学术时空中观照中国古典诗歌的深远影响。全书不仅以宏通的视野考察了覆盖  相似文献   
690.
简述了古代垂钓意象的发展变化以及隐逸内涵的形成过程,认为垂钓意象的隐逸内涵自<庄子·杂篇·渔父>和<楚辞·渔父>二文出现而逐渐确立,并在唐代得到巩固;而自唐该意象内涵又发生流变,在盛唐表现为以隐求仕的风气,在中晚唐到宋代表现为对功成身退的追求,在北宋后期以及元代,则表现为一种无名无识的真性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