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9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164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97篇
人才学   36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926篇
理论方法论   301篇
综合类   3542篇
社会学   236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455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489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正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人"(或者说行动主体)一直都是以自足独立且绝对稳定的个体形象出现的,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互动理论(包括社会交换论、社会资本理论等)关注的都是完全理性的个体之间的互动及其社会后果。埃利亚斯严厉批评了西方社会学的这种个体观,并通过细致分析文明进程中个体心理及自我的改变,论证了个体与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但他依然没有改变已经非常成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最基本的个体—社会观。从事社会科学本  相似文献   
112.
113.
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民族国家建构的思想基础与行为实践。越南在封建时代是东南亚有一定延续性的典型中央集权国家。在其中存在的王朝民族主义对越南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民族国家建构时,主要通过典章制度的设置、行政机构的建设、儒家文化的本土化,以及对少数族群运用武力等进行。因此,纵观历史王朝民族主义作为族群—民族主义的一种形态,不仅在前现代时期存在,而且对越南封建时代取得超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一体化成就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4.
《社科纵横》2019,(5):89-96
在中国当代的治理实践中,中国行政审批已在法治的力量推动下显示出行为多样化、效果整体性、程序完整性的特点,这就是一种"大"审批现象。行政大审批在行为方式、审批内容、审批对象、审批法规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一种"大"的特征。行政大审批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复杂的经济关系、现实利益关系、技术基础、制度基础,在每一种客观基础中,行政大审批都有着各自的机理。通过对行政大审批现象与本质的总结与分析,行政大审批可以在很多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并在审批的法律机制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  相似文献   
115.
“构造”概念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概念,它被用来刻画意义如何向我们显现。索科拉夫斯基认为,胡塞尔分别在静态现象学和发生现象学阶段采取了“静态构造”的形式-质料图式和“发生构造”的一元论图式。笔者将指出,随着后期胡塞尔现象学的推进,构造的含义将更加复杂,它同时指示了自我在世界视域之中的横向结构,以及绝对时间意识支持着世界经验、并与其相互交织的纵向结构。笔者也将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三种构造图式。  相似文献   
116.
休达与梅利利亚地处非洲北端地中海南岸,是孤立在非洲大陆上的两个西班牙飞地。这两座城市的陆上边界活动与经济要素的流动,反映出摩洛哥与西班牙、欧盟与非欧盟国家之间的冲突与交流。其建构与治理不仅影响着两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外交关系,也影响着欧盟的移民政策和欧洲—非洲关系,同时建构了独特且动态的边民认同。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休达与梅利利亚的边境空间有了新的变化。本文通过梳理该边境问题的产生与流变,分析其“双重性”“交织性”“波动性”等特点,进而指出,休达与梅利利亚的边境空间具有屏障功能、桥梁作用、认同建构、边境建构及其重构等作用,其对研究飞地边民认同、欧盟政策与欧洲—地中海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120.
潘绥铭  鲍雨 《学术界》2015,(2):76-87,323
本文着力解决的是主体建构在社会科学诸多范式与取向中的合法性问题。主体建构是一种视角、一个解释工具,也是一种方法论取向,同时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认识论倾向。主体建构以现象学关于主体意向性与意义建构的论断为认识论基础,以理解社会学为理论源泉,试图理解关于同一社会现象在不同主体的视角下的不同的意义。主体建构的目的是对这些不同的意义进行差异性理解、过程性理解与情境性理解,并以此解构垄断意义与固化意义,寻求社会现象的多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