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7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83篇
管理学   373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08篇
人才学   55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875篇
理论方法论   400篇
综合类   4938篇
社会学   203篇
统计学   60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481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539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343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484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605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党的长期执政和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对教育重大战略地位的新认识,体现着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探析这一论断的历史逻辑进程、科学理论内涵以及实践根源和发展路径,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2.
不断推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是未来实现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重要途经。系统梳理历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下公共服务创新类获奖项目的相关文本,探究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实践发展和生成逻辑。具体涉及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在时间跨度、地域分布上的外在特征,创新类型、创新方式与供给机制的内在结构,其中制度支持、社会需求和政策企业家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生成的重要基础。在未来中央政府应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公共服务创新空间,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创新中应更多地考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接纳社会组织的参与,同时应吸纳更多的体制内和体制外政策企业家来推动创新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83.
塑造和培育时代新人,前提是在理论内涵上阐释好育"新"特质,继而在系统性整体性视域中洞见育"新"依据,进而在教育体系构建时堪当育"新"使命。回眸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变革,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遵循育新人的内涵演进与基本逻辑,深刻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如何在立德树人实践工作中运用育"新"理论,引导当代青年学生成为时代新人,需要教育工作者们进行积极思考和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88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研究生培养政策经历了初创起步、推进发展、稳步延伸和调适深化四个发展阶段。在演进逻辑上,凸显出国家需求与市场诉求的权衡性、培养目标注重个人成就与社会发展价值的双维导向、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趋向质量和效益二维共进等特征。研究生培养政策是个动态发展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应在政策制定和发展的动力机制、政策目标的价值导向、政策执行的监督评价及保障决策等方面作出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885.
在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的时期,以公共服务保民生、兜底线,是推动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回应社会公共需要、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依托。作为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团结的重要议题,当代中国的公共服务,需要在元理论层面给予“给养”,对公共服务的发生逻辑、正当性与合理性做出论证。为此,需要回到中国的文化传统、制度环境和现实情境中,梳理公共服务议题生成的背景,阐释公共服务概念的生成逻辑,从而建构起面向政策议题的概念框架,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恰当规划行动路线。  相似文献   
886.
共产主义理论是科学真理和价值理想的统一。从维特根斯坦"可说"与"不可说"的划界理论入手,以"真理事态"和"非确切事态"的逻辑边际为界,坚定共产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回归为共产主义理论奋斗的初心。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它的纲领性原则及其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超越,都是"可说"的,并且一定是可以说清楚的。而共产主义何时能够实现、它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实现共产主义之后又会怎么样,则是"不可说"的。"不可说"的未来要求今天的人们保持沉默,但要呼吁我们的子孙后代,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实际给予"补写"。  相似文献   
887.
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积极作用已经越来越得到公认,国内不少学者对图式的应用价值问题予以了探讨。文章先将对图式及图式理论做较为系统的介绍,再对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做心理认知纬度的说明,并且对如何在听力教学中发挥图式作用提出自己的建议。期望在日常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图式的可操作性得以增强,从而使听力理解的实际效果得以改进。  相似文献   
888.
晏辉 《河北学刊》2006,26(1):28-34
环境在本质上属于文化的范畴,是由人的对象化活动及其产品所构成的人的生存空间和意义空间。作为过程, 它表现为自然的人化;作为结果,它表现为人化的自然,健康的环境乃是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必须基于价值与文化的维度研究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参照,以他人、社会甚至代际利益作为评价环境的价值尺度,并以追求和谐与幸福为旨归。环境哲学的人文生态学转向乃是人类在解决自然生态的进程中求助于人性化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人类正确对待自然的观念方式、政治方式、制度方式和行为方式是解决自然生态的根本出路,也是试图拥有真正人的生活的一种努力。重建人文生态具有双重效应: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文化基础;为追求人的身心和谐与心灵净化提供现实基础。本文在梳理生态学的人文生态学转向及其限制、环境哲学及其局限的基础上,试图寻找造成环境问题的社会设置基础,主张构建人文生态是解决生态危机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889.
主体问题是贯穿于整个西方哲学史的重要的哲学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随着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而不断得以深入。人类对于该问题的探讨经历了从主张主体只是上帝保证下的认识客体面前的消极“沉思者”或“旁观者”的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大陆唯理论的主体观,与认为主体只是认识客体面前的被动“反映者”的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论的主体观,到主张主体在认识客体面前是一个积极“能动者”的康德的批判主体观,再到认为主体的认识结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结构,在这种动态的发展中,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达到融合统一的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主体观的演进,从而展现了一条认识主体性理论发展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890.
马克思从资本的增殖本性出发揭示了资本从“物”到“关系”的深刻本质,而对资本“社会关系”本质的揭示也恰恰就是对资本逻辑的生成的起点的描述。资本逻辑是资本通过“关系”本质逐渐攀升到了社会统治地位时所生发出来的一种强制性的权利。但是,资本由于自身的内在矛盾同样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因而资本逻辑也会随着资本内在矛盾的激化而逐渐趋于暗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