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21篇
理论方法论   101篇
综合类   849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问题]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联合国贸发组织的数据显示,2005-2014年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从2.42万亿美元增至4.94万亿美元,国际服务贸易进口额由2.36万亿美元增至4.86万亿美元.10年内,全球国际服务贸易规模翻了一番,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速一度超过发达国家.我国服务贸易也以高于GDP和货物贸易的速度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32.
视觉文化转向使视觉形象日益成为文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形象之所以具有魔力是因为它拥有光韵。光韵具有不可接近的神圣性、此时此地的本真性和凝神静观的视觉性。在本雅明的形象思考中,以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为代表的先锋艺术是一种形象被"祛魅"了的艺术,即"后光韵"艺术。"形象的祛魅"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形象的去神圣化,即打碎笼罩在形象周围的神圣光环,使其人性化、世俗化;二是形象的去审美化,即打破美的形式规范,使形象变形、扭曲、夸张,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片段的、谜一样的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33.
“空间转向”之后的空间叙事学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显学”.但是,当前的空间叙事研究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原因多种.“空间转向”的这股后现代思潮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空间转向”的叙事推力功不可没,但后现代历史碎片化、随意切割时间历史的粗暴式学术批评也是不足取的.所以,首先,必须纠正“空间转向”等同于空间叙事研究的偏向.其次,必须区分出“形式化空间叙事”和“内容性空间叙事”,并且分别加以历史化——“空间再转向”,以结束当前空间叙事研究的破碎化、非历史化倾向.  相似文献   
34.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档案管理越来越向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实现价值转向与范式转化,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在档案管理中如何实现价值转向和范式转化,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5.
国内学术界论述审美判断力与目的论判断力的内在关系以及自然的合目的性原理的形成问题时,常常从其哲学体系出发,把目的论判断力作为审美判断力的“衍生物”,把自然的合目的性原理看作由审美判断力提供的。这是一种未经历史分析的独断。通过康德美学先验转向的历史分析,可以说明康德是如何通过目的论的研究为审美判断力寻找到了先验的原理———目的性原理,从而澄清学术界对于康德美学中目的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36.
贱民研究学派与后殖民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贱民研究学派产生的历史语境、最初的学术目标以及该学派的流变。其中贱民研究学派与后殖民批判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作为第三世界学术的特点将是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37.
明代中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作为明代新型士人的代表,吴中士人在这种转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大多卜居乡间,优游于山林市井,不再以公共政治事业作为自己的价值依归,但在有涉乡民利益时却能奋然而起.他们脱离了古代士人"仕"与"隐"的老套,完全以一种平民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成为庶民的代言人.他们关注自己的生命,沉湎于日常生活的享受,沉醉于文学艺术的审美境界,摈弃了以政教为主导的古典主义文艺观.吴中士人的这种身份和观念的转变,对明代思想文化的世俗化潮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江西社会科学》2020,(2):56-63
尽管马克思因早期揭示历史之谜的需要而在叙事上表现出时间偏好,然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历史科学的理论禀赋使其并未将此偏好绝对化,而是在兑现其现实地改造现实世界的理论承诺中保持了时空敏感性的动态平衡。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敏感性在马克思、恩格斯过世后的大段时间内呈现出大面积的蛰伏状态,一定程度上损耗了其政治能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批判理论在列斐伏尔的带领下,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敏感性为跳板,对马克思主义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空间化重构,以求跳出历史决定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陷入的僵局。但将空间本体论化、超越化和第三者化有矫枉过正之嫌,这种做法僭越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视阈,容易滑进为空间而空间的理论之笼。  相似文献   
40.
2002年6月26日,澳籍华人于京军所改编的室内乐《图画展览会》由澳大利亚室内乐团在悉尼歌剧院首演,获得成功。本文对其中的“漫步”主题配器进行分析。于京军先生的“漫步”主题用中提琴抒发个人感受,应用“音色旋律”的方法,制造“踏板”效果,采用拼贴手段细致地、准确地表现一个中国人对“漫步”主题音乐内容的理解,使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分析于京君在第一次出现的“漫步主题”中的室内乐配器,能使我们得到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