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38篇
理论方法论   103篇
综合类   857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61.
黑格尔的"熟知非真知"道出了哲学的尴尬与艰辛。进入20世纪,胡塞尔、海德格尔、许茨等一大批哲学家都将其深邃的目光转向生活世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列斐伏尔更以著名的《日常生活批判》宣告哲学从"天上"彻底回归"人间"。20世纪哲学的日常生活转向表明,人终究不是理性、道德、政治等单面人,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凡夫俗子,最深刻的人的本质就蕴涵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从日常生活的平庸处发现神奇与真谛,并引领人们走进"游戏"——日常生活的精神家园,这才是哲学的永恒使命与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62.
对于范仲淹思想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新儒学生成这一细节问题,学界相关研究尚处阙如状态。两宋新儒学是基于经典文本的诠释而得以形成与开展的,因此选择以经典诠释的角度切入该问题的讨论可以更为直观地体现新儒学初期的生成样态与开展趋向。通过对范仲淹经典诠释的形式、形态及特征的考察与检讨,不仅可以说明与此关联的若干流行见解需要被重新审察,还能够呈现出其经典诠释思想之于两宋新儒学的发生具有一种观念引导、意识转向的风向标意义。  相似文献   
63.
物质文化研究(MCS)是近年来当代西方文化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有着强烈的跨学科性、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研究领域.对物的共同关注使得物质文化研究和日常生活、消费、空间等理论话语形成交汇,逐渐生成一个指向一切物品研究的、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新的学术空间;对文化的关注使得物质文化研究开始汇入文化研究的主流,借助文化研究的广阔视野向身份、自我、物人关系等纵深领域拓进,被西方学者视为是文化研究中的“物质转向”.  相似文献   
64.
哲学研究的转向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 ,我国哲学研究在研究意识、研究内容、研究趋向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客观变化的需要 ,使之更好地承担起“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的双重使命 ,恢复哲学“爱智”的本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应树立以实践为核心的哲学新观念 ,立足于解决当代社会实践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着眼于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65.
近20年左右,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兴趣中心无疑由对一般性(generality)和普遍性(universality)的追索转向了对多样性(diversity)和差异性(difference)的重视。这也难怪,因为过去试图建立一种一般理论的努力,特别是在文学领域的此种努力,鲜有重视欧美“中心”之外的各种不同的文学和文化形式,也许斯拉夫地区,有时也包括了印度地区的文学、文化可以算是例外。  相似文献   
66.
文章以“还原”“暧昧”“转向”三个方面作为切入口,对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的“在世”学说进行了比照研究;无论在海德格尔还是在梅洛-庞蒂看来,“在世”现象都呈现出一种“神秘”的特性。也因此,对他们而言,必然存在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即“彻底的还原是不可能的”;在对在世-现象的先天描述上,海德格尔同梅洛-庞蒂的“亲缘性”是不可否认的,即他们都承认一种源初意义上的“暧昧”,这种“暧昧”不仅体现在对存在意义整体的先行领会上,同时也由基于身体性-在世的知觉-活动所体现;在朝向共同的目标“源初的在世-现象”的过程中,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似乎同时也在完成着一种“相向运动”。具体而言,即是经由各自所实行的“转向”,海德格尔愈加明显地突出这一源初现象的身体性维度,而梅洛-庞蒂则逐渐“远离”了在现象层面上对身体-在世的具体描述,进而将讨论的重心转向更具本体论意味的领域。  相似文献   
67.
论西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东方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想全然不同于传统伦理观,其吸收、借鉴东方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智慧,呈现出“东方转向”的趋势。这种“东方转向”是西方现代生态伦理学对造成现代生态危机的西方文化传统的批判否定之后所做的文化选择和价值转换,是对东方传统文化的丰富意蕴和价值的再发现。但它在方法论和价值取向上也存在意识决定论、以道德话语代替制度变革等局限性。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对中西文化的互动、传统与现代的撞击做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8.
王小平 《天府新论》2007,(5):110-1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在西学东进的语境下,大致历经了文化模式的四大转型:现代性文化逐渐被后现代文化所置换;传统的道德理性文化让位于感性欲望的娱乐文化;图像文化挤占书写文化;精英文化日益被边缘化,大众文化走向时代的前台。影视文化的勃兴顺应了后现代这一反抗逻各斯中心主义,书写文化向视觉文化和娱乐文化转型的潮流,它彻底解构和颠覆了理性文化的逻辑叙事和时间叙事,建构了感性文化的快乐叙事范式和空间叙事法则。它昭示着"文化民主化"的全面到来。同时,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图像文化,特别是影视文化在颠覆书写文化霸权的同时,正在建构唯我独尊的图像霸权;在娱乐和民主幌子的掩护下演变成与资本合谋的控制人的身体和意识形态的工具和权力。  相似文献   
69.
人的现代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中心要素和重要特征 ,也是全面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国的现代化有赖于中国人的现代化 ,而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诸多理性缺失阻碍了人的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因此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必然要发生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70.
翻译的本体界定和解释性转向是翻译研究成为真正科学理论的根本条件。长期以来,学界围绕翻译学科地位的争议大多源于这两个条件的缺失。雅克不逊在"差异中的等价"基础上提出的翻译本体说和斯坦纳的拓扑翻译论提供了重要启示。斯坦纳把翻译视为"变换中的不变性",无疑抓住了翻译本体的拓扑变换性实质。而从认知语言学和认知科学近期的研究看,语言的拓扑变换性不是拓扑数学观念的简单移植,而是语言的本质特征。在认知识解意义上来认识和界定语言的拓扑性是通向翻译本体理论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