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篇 |
人才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21篇 |
理论方法论 | 5篇 |
综合类 | 66篇 |
社会学 | 7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斯·门罗的《逃离》揭示了女主人公卡拉不满足于现状,欲逃离而最终又返回归途的心路历程。西尔维亚·贾米森太太的进城、返回、进城,白山羊弗洛拉的失踪、归来、失踪与此相得益彰,相互渗透,这些共同凝聚成本书的主题—无法逃离的圆形流散。 相似文献
52.
龚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5):127-129
圆形批评是指运用圆形思维对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它期待的是一种近乎于完满的批评方式,融合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深邃的理性智慧,发展地、联系地、全面地、独立地、创造性地评价设计作品,而永远不把分析推导的过程和结论作为终极性目标。而其最重要的作用则是换了一个角度来看设计批评,运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以促进批评理论的发展,指引现代设计。 相似文献
53.
陈丽群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0,(4)
利用华奥──萨伐尔定律,得出了圆形载流线圈磁场的空间分布公式;并分别讨论了圆形线圈平面内及中心轴线上的磁场分布。 相似文献
54.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小说结构的若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人对世界存在与运动方式的基本理解,它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总体构思与情节布局。这主要表现为由“天人同构”观念直接导致的偶数结卷、三复情节、三极建构、团圆结局和圆形框架等长篇结构模式,而“天人感应”观念往往成为小说圆形框架的基础。这些模式的运用,在古代小说特别是许多名著中形成近乎“数字化存在”和“圆体网络系统”的特色。这不单是个形式问题,同时是对作品思想倾向的制约与规范。由此追寻,可以对有关古代小说作品的思想内容作新的分析和考量,加深对哲学与文学、传统文化与古代小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5.
陈雪影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6):190-191
儿童涂鸦,即儿童绘画,非常有特点:形体大多无细节和透视表现,喜用线条描绘,多以圆形、椭圆形等简单形状来概括形体,大小比例无区别。对儿童的视知觉原理进行分析,能够为了解儿童绘画的特点提供帮助。看似随意而为之的儿童涂鸦,实则体现了儿童发展阶段的视知觉特征。 相似文献
56.
正引言与背景之前我在课堂上反复讲解圆的形状和圆形的物体,出示范画,想尽办法,试图引导学生展开对圆形的联想。面对着我喋喋不休的讲解和几张绘制的范画,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没有高涨。我试图对我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结合我校的善小教育,注重教学细节,发展学生各种感官的优势成长,我决定凸显视觉感官,及听觉、触觉等感官相结合。为了上好这一课,我接下来在一(2)班上课时,想方设法地进行了新的尝试,学生的多感官力被激活,作品发生了生动、有趣的大变化,27个 相似文献
57.
吴昭谦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29-32
从原始社会"自然人"到中国三皇五帝时代与希腊城邦的社会结构,都可归属为圆(单圆、同心圆)结构.它们的组合排列与动态演示,都显示了自由、平等的政治特色,也蕴含着"天人合一"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58.
59.
考古成就表明",天圆地方"观萌生于新石器时代,并且古人是借助方、圆图式来表达这种观念的,尤其是在造物领域,此观念又衍生出"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的两种结构形式,例如"玉琮""、汉规矩铜镜"就是这两种形式的典型代表。此外,"天圆地方"观也是早期"二元世界观"形成的内因,广东"客家围龙屋"便是这种观念的产物。因此,"天圆地方"观是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的一种认知模式与价值模式,自古以来对造物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0.
一些汉代画像石上的胡人脸上有圆形图样,向来多认为是因黥刑而留下的印记。这种圆形类纹面不仅出现在中国北方戎狄,也见于伊朗系民族。匈奴可能吸收了早期游牧伊朗人的纹面文化,而且匈奴内部也有不少来自于中亚的伊朗系游牧民。所以,汉画像石上胡人的圆形纹面不一定是汉人所施予的黥记,而是一种欧亚草原民族的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