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20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00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14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求乞者>的中心意象是"我"走在求乞的路上,其主旨存在于"我"的寻找家园的精神之旅之中.孤独的心灵在向着无意识掘进的同时,伴随着一系列的对现实中的人事关系的疏离.  相似文献   
32.
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由于不同的哲学、地理、历史、文化渊源,思维方式方面体现出许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思维的方法上的辩证、整体性与个体、分析和模糊性与精确性的差异,在思维进程或轨迹表现为迂回式、圆式与直线式的差异,在认识世界的途径上为直觉、体悟与理性抽象,从思维的结构分析表现为具象与逻辑思维的差异,以及伦理性与科学性,过去趋向与未来趋向方面的差异.了解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会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缩短我们现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33.
本文用道教太极图阐释琵琶艺术"体圆和"演奏态的理论根据及哲学内涵,道教太极图用圆圈代表"道"循环往复的运行轨迹,与琵琶艺术的基本、最佳"体圆"演奏态完全吻合;道教太极图黑白两条阴阳鱼头尾交接,妙合相凝解释了琵琶技艺的两种肌肉状态放松--用力--放松的循环往复运动过程;道教太极图中划分并连接阴阳界限的"S"线也准确的阐释了琵琶艺术中的"S"线型游动问题.  相似文献   
34.
牢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并借鉴“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理论,以“六项”修炼为依据,结合我国和自己家庭的实际提出以“七项”要素为重点内容的打造“主动学研型家庭”的创新尝试,从1993年至2005年,历时12年取得阶段性成效,其基本内涵和感悟如下。  相似文献   
35.
浑圆论     
阴阳二元是圆的一元中的二项分立,它们是中国神话根传的集体无意识,它与恋母情结有质的差别。在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和翻译理论的他者观照中,显示出中国浑圆意识和无意识的异中有和的幻化流变性,它与西方的作者中心主义和读者中心主义、翻译叛逆主义和翻译等效主义等两端相比,具有更广泛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36.
本文运用出土文物与《河图》进行了分析对比,进一步证明了珠算是起源于《河图》的推断。  相似文献   
37.
妙语四十九     
崔岱远 《中外书摘》2007,(11):82-82
1.智慧的最高层次就是爱。 2.对于生活在水中的鱼来说,发现水的一刹那,就叫做“悟”。 3.人当然可以做梦,但人不能生活在梦里。 4.不能宽恕别人,最终痛苦的终归是自己呀!  相似文献   
38.
谢榛认为诗与禅“悟同而道别”。他把握住悟这条纽带,为强化和牢固诗与禅的关系作出了贡献。他乐道的悟,直指诗艺,使诗精纯。他虽标举顿悟,具体主张却接近渐修。其悟承袭了严羽的“透彻之悟”,且掺杂了道、玄、儒诸家观念,缺乏明确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39.
浅谈元朝的官吏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朝用法律形式规定了主掌行政、军事、法律、民事等各类大权职官的权力范围,严禁越权和渎职行为。同时还强调官吏的个人责任制和集体负责制,还禁止官吏久居其职及亲属贡职于同衙门。终元之世,在官吏的铨选制度方面,注重推行重知识和才干的法令。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画家创作一幅画灵感来源的分析,揭示作画者在作画之前和作画过程中,怎么样由对外部自然的感知,发展到内在情感的融入,最终经过“悟”的思想熔铸创作一幅画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