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06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土地金融服务供给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建立在农村土地融资功能发挥的基础上的,发挥农村土地的融资功能亟须构建立体化的农村土地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当前,农村土地金融服务供给不足既存在现实困境,又存在法律制约,必须从制度完善、流程再造、平台搭建和风险防控等维度构建农村土地金融服务供给体系,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农村土地金融服务方式,切实保障农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2.
国民"安居"是社会安定、民心稳定的基础。政府在制定土地开发及房屋建设、供应、服务、管理的政策及法令时,应当遵循三个法则:一是土地特殊的资源属性法则,政府应当充分考量土地具有超级的自然属性、不可替代的对其他资源及资产的承载属性和政治属性;二是土地的社会学法则,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到公民只有"安居"才能"乐业"的基本生活准则,要通过税收、补贴、金融等调控策略,使全社会的安定和谐建立在公民公平合理地分享土地资源及房屋产品的基础上;三是经济学法则,政府应当在尊重经济发展及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兼顾土地的商品属性及社会属性,合理把控市场无形之力与政府有形之力的均衡点,既不能一味放纵房地产商的市场化开发行为,也不能对土地资源管控得太过僵化死板,以保障社会各阶层安居乐业为原则。这三个属性决定了:政府面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安居"诉求,应研究制定尽可能公平、透明、合理的房产建设、供应、配置与管控政策,使不同社会阶层的民众可以拥有适合其消费能力及消费形态的安居之所。  相似文献   
163.
贫困是近代中国乡村的普遍状态,其根源与土地问题密切相关,解决民生的关键就在于土地问题。中央苏区建立以后,中共为解决乡村贫困及民生问题进行了土地改革,但在推行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了贫雇农阶层的土地问题,这是中共在当时革命的形势下所做出的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4.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领导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时曾出现过严重的“左”倾错误。任弼时从划分阶级标准、保护中农利益、保护私营工商业、区别对待地富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正确的理论和政策,努力纠正“左”倾错误,为土改的胜利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任弼时百年诞辰到来之际,深入研究任弼时纠正土改中“左”倾错误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5.
一、取消土地分红:第二次土改《艳阳天》写的是《金光大道》之后的故事,但是写、拍在《金光大道》之前。江青对它称赞不已。而浩然更喜欢《金光大道》。推其原因,大约是《艳阳天》过分地迎合了60年代的精神,更像他自己说的那种"政策宣传品"[1]。《艳阳天》讲的是东山坞高级农业社的故事:1956年秋天,东山坞遭受  相似文献   
166.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土地制度的变迁经历了三次变化。土地改革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和前提,农业合作化为中国的现代化选择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使中国现代化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土地关系的变更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7.
解放战争时期,任弼时同志针对土地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左"倾错误,提出了一系列土地改革的正确思想,如:科学地划分农村阶级是土地改革的前提;发展生产力是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保障人权是土地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党的领导是土地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等.这些思想对纠正"左"倾错误,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8.
新疆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土地改革 ,是因为正确地选择了土地改革的时机 ,确立了“慎重稳进”的原则 ,扩大了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并充分准备了土地改革工作所需要的领导条件、干部条件和群众条件。归根结底的原因 ,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进行社会改革的目的是为少数民族人民谋福利。  相似文献   
169.
新土改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进行的,包括土地流转和征地制度改革。土地流转是应对外出务工导致土地撂荒、粗放经营,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解决的是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的利益分配及土地产出率等问题,征地制度改革是应对国家与失地农民之间的矛盾,解决的是他们之间利益平衡问题,两者都不涉及土地的“私有化”。但是,当前有些学者还未明确新土改的原因和目的,就急于开出“私有化”的“处方”。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忽视了历史因素在土改现实中的作用。当前土改应在历史与现实框架内进行,若忽视历史性,可能会将土改引入“私有化”的险境;若无视现实性,就会否定土改的必要性。因此,要从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逻辑出发,把握好当前土改的前提和限制条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70.
新型城镇化突破口:启动二次"土改"近期,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编写的《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报告认为,中国改革已近临界点,城镇化被视为最可能的改革突破口,而如何在土地改革上寻求破题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所在。报告提出了改革建设用地供地方式、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征收房产税、转变粮食自给观等八项重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