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李里峰 《江海学刊》2012,(1):161-168,239
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与执行,体现了政策运作中延续与变迁、表达与实践、温和与激进、上级与下级间的辩证逻辑。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的前后阶段往往呈现出相互交叠的特征,政策制定者也会根据不同情形而分别强调政策的"变"与"不变";政策执行可能偏离政策规定,政策目标与政策宣传可能背道而驰,政策制定者也可能有意利用政策执行之偏差;温和意味着团结和秩序,激进意味着斗争和活力,政策的温和与激进既是客观形势之后果,也与政策制定者的主观选择密切相关;政策执行者并非同质性的整体,上下级之间在政策演变和执行中不断互动,其间既有命令与服从,也有批评与抵制、推诿与抗拒。  相似文献   
83.
我国农村土地改革政策,应当根据我国的经济情形、社会状况、土地改革的社会目标而制定,既不能抽象讨论土地市场化,也不能纠缠于土地私有与公有的概念之争。在制定土地改革办法时,社会问题应列于政策之首,纯粹的经济目的,则应退居道义考量之后。在确保农民的生存权及国家的粮食安全目标的前提下,相信农民的智慧,尊重农民的自主创新精神,应该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84.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力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贫弱的旧中国崛起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为帮助广大老同志重温这段光辉历程,表达对党、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爱之情,我们面向全体读者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竞赛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寄回编辑部的答题请用白纸写上题目序号、答案(A或B或C)。编辑部将从优秀答题者中抽出60名获奖者,发给精美礼品。活动截止时间为2009年9月31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相似文献   
85.
2011年5月21~27日,以"发展振兴、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台湾四川活动周",在台湾隆重展开,四川省省长蒋巨峰率团访问台湾,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光齐随团参加了考察访问。5月22~29日,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徐志文率队的"四川地质灾害防治治理分团",集一厅、一校、四局的相关领导和专家教授,赶赴台湾参加"台湾四川活动周",并随期进行学术交流,本刊记者有幸随团参加了考察。5月24日,四川团参观了台湾"土地改革纪念  相似文献   
86.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力、农村生产关系、农村上层建筑的现代化,是农村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其中,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全面发展与进步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重构了农村上层建,因而开启了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来看,土地改革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层面上都存在着巨大的现代化缺失,留下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的空间。  相似文献   
87.
《社科纵横》2019,(10):56-6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联产承包、农地流转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土地确权与分置等阶段。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次变革表明,国家农村土地制度设计与变革必须充分尊重和平衡农民的意愿,必须尊重"公平"与"均衡"原则,妥善处理和平衡各阶级、阶层、集团之间动态的利益较量与博弈。在中国新时代,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多方位、多层次变革以及土地所有权制度如何设计与变革将是焦点和难点,并要切实加强当前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设计与变革政策的解释与宣传。  相似文献   
88.
孟磊 《天府新论》2015,(4):156-160
孔飞力的新作《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提供了理解我国现代乡村社会起源的新视角。面对着传统乡村社会的全面危机,魏源提出强化国家的政治控制、减轻乡村负担的方案,冯桂芬主张应在乡村地区实现以选举为中心的乡村自治,不过最终都未能遏止乡村社会危机的愈演愈烈。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与农业集体化运动,消灭土豪劣绅阶级,彻底解决了传统乡村社会的危机,建立起对乡村地区的全面政治控制机制的现代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89.
清末以来,伴随着欧美土地金融理论和土地金融制度被介绍到中国,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中国土地金融制度开始兴起并得以运用到土地改革中。抗战中后期,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处奉国民政府之命办理土地金融业务,扶植自耕农,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政策,国民政府在土地改革上的大胆探索,为日后台湾土地改革成功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90.
苏奎 《北方论丛》2018,(1):72-78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土地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社会运动,而中国共产党的土改政策路线是依靠深入乡村的土改工作队来执行的.土改工作队在改变乡村的同时,也受到土改运动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土改工作队员在此过程中的锻炼与改造,尤其是知识分子出身工作队员.土改运动不仅仅是社会运动,更是一个触及人思想的运动,各阶层人物在外力的冲击下,都要改变惯性意识的运行轨道.土改文学的丰富性就在于对身处其中的人物思想意识及其演变的展现,这在对知识分子的描写上体现得尤为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